[发明专利]用于在多径场景中对数据分组进行高效重新排序的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4756.2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1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M·阿门德;E·波根菲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2/861;H04L12/9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利鸣;陈斌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场景 数据 分组 进行 高效 重新 排序 技术 | ||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多径场景中对数据分组进行高效重新排序的技术。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多径接收器(700)的重新排序队列设备(701),该重新排序队列设备(701)包括:重新排序队列(230),该重新排序队列(230)被配置成对按顺序被编号的数据分组(208、209、210)进行排队,该数据分组(208、209、210)在多径信道的多个路径(223)上被接收;以及重新排序队列控制器(702),该重新排序队列控制器(702)被配置成根据重新排序准则(703)对该重新排序队列(230)中的数据分组(208、209、210)进行重新排序,其中该重新排序准则(703)基于以下至少一者:该数据分组(208、209、210)的因路径而异的序列编号(400)、跨该多个路径(223)的整体序列号比较(500)、该多个路径(223)的因路径而异的特性(600),特别是等待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径场景(诸如混合接入)中对数据分组进行高效重新排序的技术。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多径接收器的重新排序队列设备、多径接收器和用于对数据分组进行重新排序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多径场景中用于不可靠分组传输的高效重新排序机制。
技术背景
混合接入(HA)将具有相同或不同网络技术的至少两个不同的网络链路进行组合;例如,它将固定网络上的接入与蜂窝网络上的接入进行组合,例如,如图1所示。HA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根据“N.Leymann和C.Heidemann和M.Zhang和B.Sarikaya以及M.Cullen所著的“华为的GRE隧道集束协议”,参考编号8157,2017年5月”的GRE隧道集束协议,该协议在OSI第3层(IP)上进行调度,即它处理无状态和不可靠的分组。在发送方侧,定序在调度之前被应用。在接收方侧,需要重新排序缓冲区来确保IP流以其最初发送的正确顺序进入。如果重新排序队列空间不足或计时器期满,则假定缺失的分组丢失。每当在重新排序队列中出现间隙(缺失的分组)时,输出流就会被与计时器期满时间(例如由硬件配置为大约100ms)相对应的静态时间区间中断。在有序分组序列与缺失的分组交替的情况下,此行为通常会导致等待时间尖峰。特别是,较高的OSI层或端到端应用(其依赖于恒定或缓慢变化的等待时间)会有过敏反应并可能会降低速度或假定链路损坏。
原则上,与不可靠协议一起工作的、分别对多径使用而言更为通用的混合接入的每个解决方案会受脱序递送的影响,并有可能利用重新排序机制来缓解此问题。前文提及的等待时间尖峰(由如上文描述的重新排序机制引入)可能会显著地降低端到端传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文提及的问题的概念,即如何在多径信道上高效地传送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引入一种用于在多径场景中对不可靠分组传输进行高效和可靠重新排序的概念。
上述和其他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内容来实现的。进一步的实现形式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明显的。
为了克服通过静态时间期满或队列溢出来检测丢失分组的概念(这在重新排序的场景中会导致任意的等待时间尖峰),在本公开中描述了一些新的机制以更快地检测分组丢失并进而减少等待时间尖峰。
以下呈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是各种类型。所描述的个体元件可由硬件或软件组件来实现,例如可以由通过各种技术制造并且例如包括半导体芯片、ASIC、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集成电路、电子光学电路和/或无源组件的电子组件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4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