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甲醛-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6054.8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8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R·阿尔巴赫;A·M·I·施图特;M·莫伊雷施;P·文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54;C08G18/72;C08G18/76;C08G18/79;C08G18/10;C08G18/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章敏;李唐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甲醛 氧化 烯嵌段 共聚物 聚氨酯 泡沫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制备基于聚甲醛‑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及其用于制造家具软垫、纺织品插入物、床垫、汽车座椅、头枕、扶手、海绵、用于汽车部件例如车顶内饰、车门内饰、座垫和建造元件的泡沫材料膜的用途。以及用于制备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双组分体系。
本发明涉及制备基于聚甲醛-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及其用于制造家具软垫、纺织品插入物、床垫、汽车座椅、头枕、扶手、海绵、用于汽车部件例如车顶内饰、车门内饰、座垫和建造元件的泡沫材料膜的用途。以及用于制备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双组分体系。
在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领域中需要提供可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更可持续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为了适合用于汽车内部空间,泡沫材料需要良好的阻燃性,此外泡沫材料只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烃(VOC)排放(标准FMVSS 302)。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试图找到可用容易获得的C1基础单元代替C2和C3基础单元的组合物。
WO 2004/096746 A1实验性地描述了基于聚甲醛(POM)的OH值为685和868 mgKOH/g的异氰酸酯反应性二元醇,并且在该文献中一般性地指出它们可以适用于制备预聚物和软质泡沫。但是,没有描述具体的组成或实施例。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聚甲醛的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低VOC排放。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或2中要求保护的制备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方法来实现。
在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已令人惊讶地发现,基于OH值小于56 mg KOH/g的基于POM的聚醚的泡沫材料表现为比基于OH值为59 mg KOH/g的基于POM的聚醚的泡沫材料更有利,尽管后者具有高3-4%的POM含量。还令人惊奇地发现,根据本发明的预聚物具有更有利的粘度。
在本发明中,聚甲醛单元的比例是通过GPC测量与NMR测量联用来确定的。
对于组件A1至A5、A11至A15和B、B1、B2描述的方面可以应用于所有实施方案。如果例如描述了A1的优选实施方案,则将其与制备方法和与双组分体系组合起来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体系含有至少一种催化剂。可以将其添加到组分A或B中,或直接在混合组分A和B之前或之中添加。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下列实施方案:
1. 通过使组分A与组分B反应来制备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的方法,该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优选具有5至150 g/kg聚甲醛含量,所述组分A含有下列成分或由其组成:
A1 5至85重量份,优选30至75重量份的至少一种根据DIN EN ISO 4629-1:2016-12的羟值为5 mg KOH/g至56 mg KOH/g,优选35至50,更优选38至48 mg KOH/g的聚甲醛-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其中两个聚氧化烯嵌段是末端;
A2 0至95重量份,优选15至95重量份,更优选25至70重量份的至少一种具有2至6个泽列维季诺夫活性H原子的化合物,其选自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或聚丙烯酸酯多元醇,其根据DIN EN ISO 4629-1:2016-12的羟值优选为26至56 mg KOH/g;
A3 基于组分A1和A2的重量份之和计0.1至25重量份,优选2至5重量份的水和/或物理发泡剂,
A4 基于组分A1和A2的重量份之和计0至10重量份,优选0.15至1.5重量份的至少一种具有至少2个泽列维季诺夫活性H原子且不同于A2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优选是交联剂,更优选选自二乙醇胺和甘油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未经科思创知识产权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