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被膜及复合被膜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6129.2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8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慎也;森口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ITF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32;C23C16/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破坏性、耐剥离性优异,即使用于滑动时反复产生大的接触应力的用途的情况下,也可发挥优异的密合性,并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被膜及其形成方法。一种复合被膜,包覆在基材上,在下层形成有氢含量不足5at%、膜厚为200nm~1000nm的硬质碳膜A,在上层形成有氢含量为5at%~30at%、膜厚为210nm~5000nm、杨氏模量大于200GPa的硬质碳膜B,硬质碳膜A与硬质碳膜B直接层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被膜及复合被膜的形成方法,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包括耐久性优异、发挥优异的密合性的硬质碳被膜的复合被膜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硬质碳(DLC:类金刚石碳)膜由于具有低摩擦性、高耐磨损性、低凝聚性(耐烧接性)等优异的滑动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作例如机械/装置、金属模具、切削工具及汽车零件等的滑动构件。
并且,开发了各种用于进一步提高硬质碳膜的这些滑动特性的技术。例如,为了改良与基材(母材)的密合性,且降低摩擦系数,而开发了一种如图7所示,将硬质碳制的被膜2设为无氢硬质碳(a-C)膜的下层22与含氢硬质碳(a-C:H)膜的上层23的双层结构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开发了一种在厚度0.5nm~200nm的无氢硬质碳膜上形成膜厚为无氢硬质碳膜的2倍~10倍、氢含有率为5at%~25at%的含氢硬质碳膜而成的被膜(例如专利文献2)。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在基材的表面形成W、Ti、Nb等的中间层21来提高基材与硬质碳膜的密合性。
而且,为了减少硬质碳膜自身及对方材料的磨损,开发了一种在杨氏模量高于200GPa、sp3比率为50%~90%、氢含量为20at%以下、膜厚大于1μm的氢化四面体碳(ta-C:H)层上,形成杨氏模量低于200GPa、sp3比率为40%以下、氢含量为20at%~30at%、且含有Si及O的a-C:H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
并且,期待灵活应用硬质碳膜的这些优异的滑动特性,应用于在更严格的滑动条件下使用的构件例如轴承、齿轮或辊等的被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28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026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03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已知:在所述轴承、齿轮、辊等中,滑动时会反复产生大的接触应力,因此使用现有技术而形成的硬质碳膜中,耐破坏性、耐剥离性无法说是充分的,并且密合性不充分而无法获得充分的耐久性。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耐破坏性、耐剥离性优异,即使用于滑动时反复产生大的接触应力的用途的情况下,也可发挥优异的密合性,并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被膜及其形成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记载的发明可解决所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复合被膜,其包覆在基材上,所述复合被膜,
在下层形成有氢含量不足5at%、膜厚为200nm~1000nm的硬质碳膜A,
在上层形成有氢含量为5at%~30at%、膜厚为210nm~5000nm、杨氏模量大于200GPa的硬质碳膜B,
所述硬质碳膜A与所述硬质碳膜B直接层叠。
关于利用现有的技术在轴承、齿轮、辊等上形成硬质碳膜时,产生破坏或剥离的主要原因,考虑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ITF株式会社,未经日本ITF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 下一篇:具有四重金属性层的太阳控制涂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