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膜、图案的形成方法、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6386.6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启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C09B67/20;G02B5/20;G03F7/027;G03F7/031;G03F7/038;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12;C07C49/83;C07C49/8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薛海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性 着色 组合 固化 图案 形成 方法 滤色器 固体 摄像 元件 图像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膜、图案的形成方法、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色材;光聚合引发剂A1,在甲醇中的波长365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4mL/g·cm以上;光聚合引发剂A2,在甲醇中的波长365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2mL/g·cm以下,且波长254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3mL/g·cm以上;及聚合性单体,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中的聚合性单体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滤色器的着色像素等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并且,涉及一种使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化膜、图案的形成方法、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数码照相机、带照相机的可携式电话等的普及,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的需求大幅增长。使用滤色器作为显示器和光学元件的关键器件。
滤色器使用包含色材、聚合性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来制造。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制造滤色器,该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使用包含氟原子的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并且,近几年,正在研究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光源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化、图像传感器中的光电转换膜的有机原材料化。这些部件多为耐热性低。因此,正在研究在低温下制造滤色器。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依次具有:(i)利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在基板上形成层的工序;(ii)通过波长大于350nm且380nm以下的光对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的工序;(iii)对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层进行碱性显影的工序;及(iv)通过波长254~350nm的光对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的工序,作为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a)甲醇中的波长365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3mL/gcm以上的聚合引发剂、(b)甲醇中的波长365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2mL/gcm以下,且波长254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3mL/gcm以上的聚合引发剂、(c)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d)碱溶性树脂以及(e)色材,并且使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在总固体成分中,(a)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1.5~10质量%,(b)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1.5~7.5质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158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410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上所述,近年来正在研究在更低温下制造滤色器。
并且,还研究了增加用于滤色器的固化膜的图案的膜厚。然而,当在低温下制造厚的固化膜的图案时,难以使耐溶剂性、密合性及矩形性并存。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形成耐溶剂性、密合性及矩形性优异的图案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并且,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固化膜、图案形成方法、滤色器、固体摄像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能够通过使用后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为如下所述。
<1>一种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含有:
色材;
光聚合引发剂A1,在甲醇中的波长365nm的光的吸光系数为1.0×104mL/gc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