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6421.4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1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幸恵;长屋胜也;岸田寛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22 | 分类号: | G02B5/22;G03B11/00;H04N5/225;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滤波器 照相机 模块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本发明的光学滤波器满足必要条件(a)及必要条件(b):(a)在波长430nm~580nm的区域中,自垂直方向入射的光的透过率的最小值、与自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30度的方向入射的光的透过率的最小值、及自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60度的方向入射的光的透过率的最小值均为55%以上且小于90%;(b)在波长700nm~780nm的区域中,相对于自垂直方向入射的光的光密度的平均值、与相对于自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30度的方向入射的光的光密度的平均值、及相对于自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60度的方向入射的光的光密度的平均值均为1.8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光学滤波器、使用所述光学滤波器的照相机模块、及具有所述照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数字静态照相机、带有照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等固体摄像装置中,使用作为彩色图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这些固体摄像元件在其光接收部中使用对于人眼无法感知的近红外线具有感度的硅光二极管(silicon photodiode)。在这些固体摄像元件中,必须进行以人眼来看呈现自然的色泽的视感度修正,且多使用选择性地透过或截止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线的光学滤波器(例如,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作为此种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自以前起便使用利用各种方法来制造的滤波器。例如,已知有一种使用透明树脂作为基材、且使透明树脂中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存在近红外线吸收特性未必充分的情况。
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一种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其通过使用含有在特定波长区域中具有吸收极大波长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透明树脂制基板,即便使入射角度发生变化,光学特性的变化也少,且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主旨: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酞菁系色素,可获得作为现有的课题的以高水平兼顾优异的可见光透过率与吸收极大波长的长波长化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然而,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中,所应用的基材虽在700nm附近具有充分强度的吸收带,但在例如900nm~1200nm等近红外线波长区域中几乎不具有吸收。因此,近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线几乎仅通过电介质多层膜的反射而截止,在此种结构中,存在因光学滤波器中的内部反射、或光学滤波器与透镜间的反射而引起的些许杂散光于在暗环境下进行拍摄时成为重影或光斑的原因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即便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也强烈要求照相机的高画质化,存在无法适宜地使用现有的光学滤波器的情况。
另一方面,作为使用在近红外线波长区域中具有宽广的吸收的基材的光学滤波器,提出有如专利文献4那样的红外线遮蔽滤波器。在专利文献4中,通过应用主要具有二硫醇烯结构的化合物来达成近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宽广的吸收,但700nm附近的吸收强度并不充分。尤其是在伴随近年来的照相机模块低背化的高入射角条件(例如,45度入射)下使用时,存在产生由颜色阴影引起的图像劣化的情况。
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一种具有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基材与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层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但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结构中也存在无法对颜色阴影进行充分改良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5的图5中,示出0度入射时与30度入射时的光学特性图表,在30度入射时在可见光透过带的边缘部分的区域(630nm~700nm)中也观测到大的波长偏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2001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00084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