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假肢接受腔及制造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7614.1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8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M·约瑟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疗创新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80 | 分类号: | A61F2/80;A61F2/76;A61L27/14;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美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肢 接受 制造 使用方法 | ||
本公开涉及将假肢联接到残肢的假肢接受腔。接受腔包括尺寸设计为接合并联接到残肢的锥形杯体和用以将接受腔固定到假肢的基部。接受腔可直接热成形到残肢上,使得接受腔可在固定到残肢时被加热并成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用于假肢的接受腔/接收座(socket),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对残肢的改进的适形性(conformability)的假体接受腔。
背景技术
用于断肢的假体接受腔通常精确且紧密地装配到残肢以支承之前置于现在失去的肢体上的患者的重量,使力从截断的骨端和骨突起分散并分散到残肢的柔软部分。将假体接受腔装配到残肢由有经验的矫形器师(prosthetist)(如称呼假体从业者的叫法)执行,且通常需要高程度的训练和经验。用于制作这类接受腔的常规过程需要对残肢铸模,对残肢铸模通过利用铸模石膏进行包裹(类似于制作骨折铸模)来制作负模壳(negativeform)、然后利用石膏填充所述模壳来制作残肢的精确的正模型(positive model)。
矫形器师必须仔细地评估残肢、对线(alignment)、站姿和敏感度,并确定接受腔的合宜的负载支承特性。通常,为实现恰当的紧密装配,整个模型的周长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在一些区域中,模型会被增大或者材料会被添加来创建囊,囊使与残肢的敏感区域的接触减少。利用研磨锉、砂纸以及刮擦工具,矫形器师以不精确的方式手工调整模型的直径和形状来逼近被假定为对于预期的预后(outcome)适宜的形状。一些矫形器师使用计算机扫描和操控来实现此,但该过程仍是基于经验且不精确的。
在模型整形过程完成之后,通过加热高温热塑性塑料并利用复杂且费时的技术使它们附在模型上成形,接受腔被创建。通常,超过一半的所需材料变成碎屑且须被处理掉。在许多情况中,接受腔由玻璃纤维和有毒的双组份式(two-part)树脂制成。树脂须被固化,并且形成非常坚硬的接受腔,该坚硬的接受腔仅能通过磨掉材料来修型(modify)。这些接受腔在边缘和表面上利用费时且棘手的方法精加工,且然后被试验装配到残肢。由于模型整形过程不精确并且基于估测,因此为了适宜的装配,往往须对接受腔进行若干次耗时的调整,需要有对矫形器师的若干次拜访以及用以进行调整的耗时的技术。
这整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有昂贵的机械、通风设备和广泛的原料库存的大的工作间,使得在医院或在厂区外制造接受腔不切实际。许多矫形器师仅执行初始的铸模和最终的装配过程,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作间,且必须派发给接受腔制作服务商,进一步使过程复杂化并增加成本。通常,确定接受腔制作不妥,然后整个过程必须重新开始。
在近期被截肢者的情况中,残肢非常敏感,并且在数月的时期内,会显著地萎缩和收缩、改变形状并形成愈伤组织。在该时间期间,临时的“试验”接受腔利用以上过程制作,然而往往利用不那么耐用的材料,因为在从头做起的随后的一个(接受腔)被需要之前,接受腔仅会被穿戴短的时段。该过程可重复三到五次,取决于截肢和被截肢者的状况,由此显著地增加了时间、精力、废料、办公拜访、旅行以及所涉全部需要的精力。
该过程对于被截肢者是非常有压力的。它是痛苦的、耗时的且往往需要远途旅行。等待调整被做出可花费数小时及数天。被截肢者通常必须往返矫形器师处若干趟并等待数天或数周以便接受腔被完成。做出调整的过程是有限的,且因此如果矫形器师无法将接受腔充分地调整至实现期望的结果,那么整个过程须被重复。然后,被截肢者必须习惯于穿戴新的接受腔,新的接受腔会牵涉数周的疼痛,最终的预后一直到舒适被实现之前都是未知。
成本是另一严重的考虑因素。会覆盖假体的保险会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在数年内不会赔付另一假体,即便当前的假体运作不良。对于矫形器师,保险报销往往是基于所批准的截肢和设备的一次性费用。不针对假体须加以制作和调整的次数进行报销,且因此每次患者返回,矫形器师都将损失利润。过程如此费劲,以致被截肢者在再次经受所述过程之前往往忍受了毫不合宜的装配、慢性疼痛和使用/行走挑战达数月或甚至数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疗创新公司,未经医疗创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7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