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8481.X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4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托德·切拉克;J·达姆拉蒂;尼古拉斯·丹尼斯;N·艾尔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NP医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2 | 分类号: | A61M39/02;A61M39/10;A61M39/22;A61M25/06;A61M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邱成杰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进入 部位 管理 系统 | ||
一种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包括稳定主体和可相对于稳定主体旋转的流动壳体。流动壳体可以具有延伸穿过其的流动路径,以允许流体经由连接到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的导管被引入到患者体内或从患者体内抽出。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通过一段管流体地连接到流动壳体的无针式连接器。
本申请要求2018年3月12日递交的、名称为“Vacular Access Site Management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62/641,649的优先权,其指定代理人案卷号为130974-04501(之前为1600/A45),发明人为Todd Chelak、John Damarati、Nicholas Dennis和NicholasIllsley,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进入部位,更具体地说,涉及管理包括相关留置导管例如外周静脉(IV)导管的血管进入部位的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患者需要定期施用流体或药物(或定期抽取流体/血液)的情况下,导管通常插入患者体内并用于施用流体/药物。导管可以在患者体内保持延长的时间段(几小时至几天或更长)。另外,延伸管可以连接到导管以便于导管的使用和医疗器械(例如,注射器)的连接。为了确保导管和/或延伸管保持在适当位置并且不被意外地移除,一些现有技术的系统使用胶带或类似的粘合材料(例如,膜敷料)将导管和/或延伸管固定到患者。
胶带和粘合膜敷料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它们可能不能将导管牢固地固定在适当位置,这可能导致对静脉的局部创伤和需要移除导管的被称为静脉炎的医学状况。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应用带子的方式和导管和/或延伸管的定位/位置可能导致导管和/或延伸管弯曲。这又增加了扭结的风险(这会减少/阻止通过导管和/或延伸管的流动),并使得连接引入流体/药物所需的医疗器械更加困难。
其它现有技术的系统试图管理延伸装置管,并包括在放置的最后阶段固定留置IV导管的各种方法。然而,这些系统或者需要麻烦地操作管道以适合所需的“J形环”构型,或者呈现可能不适于围绕插入部位的可用空间的“硬接线”构型。另外,用于将导管固定到患者的结构通常是需要操纵若干件以达到最终展开状态的单独部件。这进一步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时间和技术水平的负担。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流体转移至患者和/或从患者转移流体的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具有稳定主体和流动壳体。稳定主体可以具有入口、被配置为连接到血管进入装置的出口(例如,可以连接到导管的阳鲁尔)以及延伸通过稳定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内部流体路径。稳定主体还可以具有位于稳定主体的下侧上的稳定表面,以在患者身上时稳定血管进入部位。流动壳体可具有套管部分和从套管部分延伸的通路部分。通路部分可具有延伸穿过其至少一部分的流动路径。套管部分可以可旋转地耦合到稳定主体,使得流动壳体可相对于稳定主体旋转。稳定基座可以相对于出口的纵向轴线以一定角度(例如,在5度和10度之间)定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动壳体能够相对于稳定主体在第一位置和至少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流动路径可与稳定主体的入口流体断开,并且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流动路径可流体连接到稳定主体的入口。该系统还可包括位于稳定主体的一部分和流动壳体的一部分之间的O形环。
在稳定表面的下侧,系统可以具有将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固定到患者的第一固定部分。该系统还可以具有位于稳定表面的下侧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还可以将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固定到患者。第一固定部分可具有第一粘性粘合剂,并且第二固定部分可具有第二粘性粘合剂。第二粘性粘合剂可以比第一粘性粘合剂更强。第一固定部分可具有覆盖第一粘性粘合剂的第一衬垫,并且第二固定部分可具有覆盖第二粘性粘合剂的第二衬垫。在将血管进入部位管理系统固定到患者之前,可以移除衬垫。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固定部分可以包括抓握和/或顺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P医药公司,未经NP医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8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