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9988.7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6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径;见泽笃;中尾隆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2/14;H01M2/16;H01M2/26;H01M2/34;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抑制粘贴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的胶带的伴随着充放电的断裂。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卷绕型的电极组(14);以及胶带(40)、(41),粘贴于电极组(14)的最外周面,以使在电极组(14)的最外周面固定电极组的卷绕结束端(E)。胶带(40)、(41)具有:包含基材层和粘合层的2个粘合区域(42)、(43);和被2个粘合区域(42)、(43)夹着且仅包含基材层的非粘合区域(44)。非粘合区域(44)被配置为在卷绕方向上跨越位于电极组(14)的最外周的卷绕结束端(E)。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隔着隔板卷绕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组、收纳电极组以及电解液的电池壳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该二次电池中,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粘贴胶带而固定电极组。
作为在上述的二次电池中使用的胶带,通常,从强度、对电解液的耐性、加工性、成本等观点出发,使用在聚丙烯等的基材层的树脂膜的单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层的胶带。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构成电极组,以在二次电池的最外周配置有负极集电体,将该电极组收纳于电池壳体,使最外周的负极集电体与电池壳体直接接触导通。在电极组膨胀时,与将电极组收纳于电池壳体时相比,电极组与电池壳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能够通过增大集电面积来降低电池电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4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已知通常若反复进行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则电极组膨胀。在卷绕电极组中,伴随着电极组的膨胀,电极组的卷绕结束端欲向卷绕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在电极组的卷绕结束端附近的局部的范围内,胶带沿着卷绕方向受到拉伸应力,因此存在胶带断裂的可能性。特别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配置有负极集电体的情况下,上述的课题变得显著。若粘贴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的胶带断裂,则胶带对电极组的形状维持功能丧失。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抑制与粘贴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的胶带的充放电相伴的断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壳体主体,具有开口部,为有底筒状;电极组,收纳于壳体主体,隔着隔板卷绕有正极板以及负极板;以及胶带,粘贴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以使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固定电极组的卷绕结束端,胶带具有:包含基材层和粘合层的2个粘合区域;和被2个粘合区域夹着且仅包含基材层的非粘合区域,非粘合区域被配置为在卷绕方向上跨越位于电极组的最外周的卷绕结束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配置有被胶带的2个粘合区域夹着的非粘合区域,使其跨越位于电极组的最外周的卷绕结束端。由此,即使伴随着电极组的膨胀而卷绕结束端要移动,胶带也不是从卷绕结束端附近的局部的范围受到拉伸应力,胶带是从经由相互分离的粘合区域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受到拉伸应力。这样,由于胶带从相互分离的位置受到拉伸应力,因此该拉伸应力被胶带的伸长吸收而胶带的断裂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一例中从外周侧观察电极组的图。
图3是在实施方式的一例中与电极组的外周侧部分的轴向垂直的剖视图。
图4是以展开状态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胶带的图。
图5是在比较例的第1例中从外周侧观察电极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9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