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空气设施的继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0007.0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卡尔-海因茨·里迪格-杰尼施;赖纳·霍尔舍;格哈德·马丁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伯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18 | 分类号: | B60T15/18;B60T1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潘小军;贾翼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空气 设施 继动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压缩空气设施的继动阀(1’),其具有工作压力输入端、工作压力输出端、排气输出端和可控制的继动活塞(19),其中,继动活塞(19)在壳体上部分(3)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并且在轴向端部上具有环形的径向内部的阀座(20),其中存在密封活塞(9),密封活塞与继动活塞(19)同轴地在壳体下部分(2)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其中,密封活塞(9)被压缩弹簧(8)朝继动活塞(19)并且朝环形的、径向外部的阀座(25)的方向挤压,并且其中,径向外部的阀座(25)是紧固在壳体下部分(2)的环圈(23)中的座圈(24)的组成部分。为了简化其制造而设置的是,座圈(24)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锅柱形的深拉构件,并且用于密封活塞(9)的径向外部的阀座(25)构造为轴向凸出的具有尖角形的轴向的横截面的环形接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压缩空气设施的继动阀,其具有工作压力输入端、工作压力输出端、排气输出端和可控制的继动活塞,其中,继动活塞在壳体上部分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并且在轴向端部上具有环形的径向内部的阀座,其中存在密封活塞,密封活塞与继动活塞同轴地在壳体下部分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其中,密封活塞被压缩弹簧朝继动活塞并且朝环形的、径向外部的阀座的方向挤压,并且其中,径向外部的阀座是紧固在壳体下部分的环圈中的座圈的组成部分。
背景技术
道路车辆、尤其重型商用车和轨道车辆通常装备有压缩空气供应设施,由压缩空气消耗器回路、例如行车制动回路给驻车制动回路、空气悬挂回路、水平调节回路和/或辅助消耗器回路供应以压缩空气。为了以相对小的控制能量调制行车制动回路的压缩空气消耗器、例如车轮制动缸的工作压力,通常使用继动阀。继动阀具有联接至压缩空气源的工作压力输入端、联接有至少一个压缩空气消耗器的工作压力输出端和通向周围环境中的排气输出端。
在当前考虑的结构类型中,继动阀设有可控制的继动活塞和密封活塞。继动活塞在壳体上部分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并且具有环形的、径向内部的阀座。密封活塞与继动活塞同轴地在壳体下部分中可轴向运动地引导并且被压缩弹簧朝继动活塞和环形的、径向外部的阀座的方向挤压。径向外部的阀座是座圈的组成部分,座圈密封地紧固在壳体下部分的环圈中。根据继动活塞和密封活塞的位置,工作压力输出端交替与工作压力输入端或排气输出端连接,或相对于其隔离。如果继动活塞利用内部的阀座贴靠在密封活塞上,并且密封活塞从外部的阀座升起,那么工作压力输出端与工作压力输入端连接,由此提高在压缩空气消耗器上有效的工作压力。如果继动活塞利用其内部的阀座从密封活塞升起,并且密封活塞贴靠在外部的阀座上,那么工作压力输出端与排气输出端连接,由此降低在压缩空气消耗器上有效的工作压力。如果继动活塞利用其内部的阀座贴靠在密封活塞上,并且密封活塞同时贴靠在外部的阀座上,那么工作压力输出端相对于工作压力输入端和排气输出端隔离,从而在压缩空气消耗器上有效的工作压力保持恒定。
由DE 10 2006 017 503A1已知了一种继动阀,在该继动阀中,继动活塞是可气动调节的,其方法是,由该继动活塞限界的压力室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电磁控制阀交替地加载高的控制压力或排气。
由DE 10 2014 016 771 A1已知了另一种继动阀,在该继动阀中,继动活塞是可电磁调节的,其方法是,与继动活塞同轴布置并且其衔铁与继动活塞连接的电磁体可以被加载以关于其高度和极性可变的控制电流。
对于两个前述的继动阀来说共同的是,用于密封活塞的径向外部的阀座是座圈的组成部分,座圈实施为优选由铝构成的车削件,并且通过O形环密封地安装到壳体下部分的环圈中,以及在那里借助安装到环形槽中的固定环被轴向固定。
发明内容
由于将具有径向外部的阀座的座圈制造为车削件以及借助固定环将其固定在壳体下部分的环圈中是相对耗费的,所以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设有密封活塞的径向外部的阀座的座圈,其可以更简单地和更廉价地制造和安装。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继动阀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伯科有限公司,未经威伯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0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