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污涂膜及其制造方法、带防污涂膜的接触水构造物和防污胶带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2083.5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2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谷野聪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A01N59/20;A01P17/00;B32B27/00;B32B27/18;C09D5/16;C09D7/61;C09D7/63;C09D7/65;C09D183/04;C09J7/29;C09J7/38;C09J201/00;A01N4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崔仁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污 及其 制造 方法 接触 构造 胶带 | ||
本发明提供在水中暴露于动态水流下时能够抑制生物驱避剂的溶出并且长期表现防污性的防污涂膜及其制造方法、带防污涂膜的接触水构造物以及防污胶带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防污涂膜及其制造方法、带防污涂膜的接触水构造物以及具有包含防污涂膜的防污层的防污胶带及其制造方法,该防污涂膜含有粘合剂(A)和生物驱避剂(B),并且表面具有肋条结构,上述生物驱避剂(B)含有选自吡啶硫酮铜、吡啶硫酮锌、4-溴-2-(4-氯苯基)-5-(三氟甲基)-1H-吡咯-3-腈和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中的1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污涂膜及其制造方法、带防污涂膜的接触水构造物和防污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水生生物的附着,船舶、渔具、水管等与水接触的构造物、即接触水构造物的表面有外观的蚀变、水流阻力的增加等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作为用于防止这样的水生生物的附着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具有防止和降低水生生物的附着的功能的涂膜、即防污涂膜覆盖接触水构造物的表面的方法。作为这样的防污涂膜的代表,可以列举:在涂膜中含有对水生生物具有活性的生物驱避剂的方法;或者使用利用低表面自由能的特性等能够阻碍水生生物向涂膜附着的固化性有机硅氧烷作为形成涂膜的粘合剂的方法。另外,还考查了将上述的方法组合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了含有以聚硅氧烷为基材的粘合剂、利用亲水性低聚物将聚硅氧烷主链改性得到的亲水性-改性聚硅氧烷和杀生物剂的污损抑制涂料。
另一方面,如船舶等接触水构造物在水中行驶的情况、或者通过管道等管构造物输送液体的情况等那样,在构造物的表面与液体之间发生摩擦时,由于摩擦阻力而消耗大量能量。已经广泛进行了降低该摩擦阻力而改善能源效率的尝试,其中,作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列举利用被称为肋条(riblet)结构的表面微细结构的方法。作为利用这样的肋条结构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提案了沿着海水流动方向形成微细的沟并且具有防污处理过的表面的船舶外板,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案了利用由拨水性材料形成的膜体覆盖与液体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细沟的与液体接触的构造物的表面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15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14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683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前述那样的含有生物驱避剂的防污涂膜能够通过在水中以适当的速度放出该生物驱避剂而获得良好的防污性,在水中放出生物驱避剂的速度(溶出速度)过高时,难以获得长期的防污性。该溶出速度也受到使用该涂膜时暴露于水中的水流大小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该涂膜暴露于动态水流下时,与静态条件的情况相比,该生物驱避剂向水中的放出变多,与其水流的大小成比例而溶出速度变高。然而,关于使用防污涂膜的水中环境而言,如气候、潮流、压力等这样的设计时难以预测的变化很多,涂膜所暴露的水流也因所使用的环境、时期而发生变化。因此,生物驱避剂从防污涂膜中的溶出速度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含有生物驱避剂的防污涂膜的设计变得困难这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水中暴露于动态水流下时能够抑制生物驱避剂的溶出并且长期表现防污性的防污涂膜及其制造方法、带防污涂膜的接触水构造物以及防污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进行精心研究后发现,通过在含有粘合剂和特定的生物驱避剂的防污涂膜的表面形成肋条结构,能够降低相对于该防污涂膜的水流对生物驱避剂的溶出速度的影响,并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宗旨如下所述。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涂料株式会社,未经中国涂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2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