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2797.6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1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丸尾鹰则;美浓辰治;衣川元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2/26;H01M10/0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用电 极板 |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具有带状的芯体和形成于芯体的至少第1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在第1面的长边方向局部的暴露有芯体的暴露部连接有集电引线。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具有第2活性物质层,该第2活性物质层在第1面的局部与暴露部相邻地配置,并且该第2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比第1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卷绕型的电极体并且通过将电极体收纳于封装体而构成,所述卷绕型的电极体是作为电极板的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分隔件呈旋涡状卷绕而成的。在构成电极体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连接有集电引线,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借助集电引线与封口体、封装罐等连接。
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即,在形成被形成为带状的正极板时,从第1涂布喷嘴、第2涂布喷嘴向集电体(芯体)喷出并涂布混合有正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粘结材料等且调整成膏状的复合材料。此时,集电体沿长边方向连续行进,各涂布喷嘴具有在集电体的宽度方向上分开的喷出口。各涂布喷嘴构成为,能够分别同时对喷出口进行开闭控制。通过关闭涂布喷嘴的喷出口,从而形成未在集电体涂布复合材料的底材部(芯体暴露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77696号
发明内容
像上述那样,在正极板和负极板连接有集电引线的情况下,由于电极板与集电引线的连接面积较小,因此,集电效率下降,因此,电池的内部电阻有可能变高。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中,不是从两个涂布喷嘴喷出不同的复合材料,从降低使用有所得到的电极板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方面来看,还有改良的余地。另一方面,考虑到,通过使涂布于电极板的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电性一律变高来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但在该情况下,存在因电极板无法高效地进行电池反应而导致电池容量过度减少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在不过度地减少电池容量的前提下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
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具有带状的芯体和形成于芯体的至少第1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在第1面的长边方向局部的暴露有芯体的暴露部连接有集电引线,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具有第2活性物质层,该第2活性物质层在第1面的局部与暴露部相邻地配置,并且该第2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比第1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高。
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至少1个正极板和至少1个负极板隔着分隔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以及收纳电极体的封装罐,其中,正极板和负极板中的至少一者为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
根据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在不过度地减少电池容量的前提下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从图1取出实施方式的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的正极板并以展开状态示出的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在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示出在正极板上电气容易流动的方向的、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外的例子的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的正极板的、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7是图6的C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另外的例子的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板的正极板的、与图7相对应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2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