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非水电解液及蓄电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3321.4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佑轨;高井恭幸;藤田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G11/06;H01G11/64;H01M10/052;H01M10/0568;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解液用 添加剂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下述式(1a)或式(1b)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式(1a)及式(1b)中,Z表示下述式(2a)、式(2b)或式(2c)所表示的一价的基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该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的非水电解液及使用非水电解液的蓄电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可持续的循环型社会的关心的提高,正广泛地进行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双电层电容器等蓄电器件的研究。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高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而被用作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的电源。与铅电池及镍镉电池相比,这些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可实现高容量化而作为新电源受到期待。但是,锂离子电池存在电池的容量伴随充电和放电循环的过程而下降这一问题。
作为抑制电池的容量伴随充电和放电循环的过程而下降的方法,正研究向电解液中添加各种添加剂的方法。添加剂在初始充电和放电时被分解,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覆膜。由于SEI在充电和放电循环的初始循环中形成,因此电解液中的溶剂等的分解不耗电,并且锂离子可经由SEI而在电极上来回。即,SEI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循环时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等蓄电器件的劣化,提升电池特性、保存特性或负荷特性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向电解液中添加形成SEI的1,3-丙烷磺内酯(PS)作为添加剂,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的循环特性得以提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向电解液中添加1,3,2-二氧磷杂戊烷-2-二氧化物衍生物或PS作为添加剂,而降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自放电率。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通过添加碳酸亚乙烯酯(VC)的衍生物作为添加剂,而提高锂二次电池的放电特性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02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50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5-074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即便使用这些添加剂也无法获得充分的性能,从而期望开发一种可进一步提高蓄电器件的电池特性的新型的添加剂。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使用VC的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解液具有如下问题:当VC的衍生物在电极上分解时,产生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气体,导致电池性能的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其在用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等蓄电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初始电阻、提高长期的循环特性及抑制气体的产生。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的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蓄电器件。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用添加剂,其包含下述式(1a)或式(1b)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1a)及式(1b)中,X表示与磺酰基的硫原子一同构成环状结构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7的亚烷基或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7的亚烯基,n表示1~7的整数,Z表示下述式(2a)、式(2b)或式(2c)所表示的一价的基团,m表示0或1。
[化学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精化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精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3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