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缺气保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4603.6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4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22 | 分类号: | B60C9/22;B60C9/18;B60C11/00;B60C11/12;B60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梅也;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气保用 轮胎 | ||
为了以不使冰上性能降低的方式使耐轮胎受冲击爆破性提高,具备形成于块20的多个刀槽花纹60、配设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加强层40、以及配设于胎侧部8的胎侧加强橡胶50,形成于中央块21的刀槽花纹60的密度处于0.10条/mm以上且0.30条/mm以下的范围内,带束加强层40在中央区域Ac的位置具有中央加强部41,该中央加强部41与中央区域Ac以外的位置相比层叠更多张数,带束加强层40的中央加强部41的宽度Wc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处的胎侧加强橡胶50的厚度Gr处于0.5Gr≤Wc≤2.5Gr的范围内,并且,中央加强部41的宽度Wc的平均宽度处于中央块21的宽度WL的5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组装于轮辋,在内部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安装于车辆,通过内部的空气压力来承受车辆行驶时的载荷,但在充气轮胎的内部的空气因刺穿(英文:puncture)等而漏出的情况下,难以承受载荷。也就是说,由于利用胎侧部支承由空气压力支承的载荷,因此胎侧部较大地变形,难以行驶。因此,作为能够进行因刺穿等而空气漏出的状态下的行驶、所谓的缺气保用行驶的充气轮胎,已知有在胎侧部的内侧配设胎侧加强橡胶来使胎侧部的弯曲刚性提高的缺气保用轮胎。即,缺气保用轮胎即使在填充于内部的空气漏出而较大的载荷作用于胎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抑制胎侧部的变形来进行行驶。
缺气保用轮胎通过这样设置胎侧加强橡胶,从而即使在填充于内部的空气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缺气保用行驶,但此时的操纵稳定性比填充有内压的状态下的操纵稳定性差。因此,在以往的缺气保用轮胎中,存在确保了缺气保用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的缺气保用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缺气保用轮胎中,通过将抑制胎面提升(英文:treadlift)的抑制构件配置于胎面部,从而改善了缺气保用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
另外,缺气保用轮胎等充气轮胎有时由于在车辆行驶时压到路面上的石头等突起物而导致胎面部损伤,由此有可能发生轮胎受冲击爆破(英文:shock burst)。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存在谋求提高相对于这样的突起物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通过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2层带束保护层,并且使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比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窄,从而谋求耐突起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1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65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缺气保用轮胎通过在胎侧部的内侧配设胎侧加强橡胶,能够在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行驶,另一方面,缺气保用轮胎的胎侧部的刚性变高,因此在通常内压时容易发生轮胎受冲击爆破。也就是说,不具有胎侧加强橡胶的通常的充气轮胎在由胎面部压到突起物时,不仅胎面部挠曲而且胎侧部也挠曲,由此能够减轻从突起物对胎面部的按压力,但由于缺气保用轮胎的胎侧部的刚性高,因此在由胎面部压到突起物时,胎侧部难以挠曲。因此,在由缺气保用轮胎压到突起物时,与由通常的充气轮胎压到突起物的情况相比,难以减轻从突起物对胎面部的负荷。
特别是,在作为要求冰上、雪上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的所谓无钉防滑轮胎中,顶部橡胶(英文:cap rubber)的硬度低,形成于块的刀槽花纹也多,因此,在无钉防滑轮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更容易发生轮胎受冲击爆破。也就是说,无钉防滑轮胎通过对构成胎面部的接地面的顶部橡胶使用比较柔软的橡胶来提高粘着摩擦力,并且在胎面部的块设置多个刀槽花纹,从而提高冰上、雪上的行驶性能。但是,在降低顶部橡胶的硬度且在胎面部设置了多个刀槽花纹的情况下,块刚性降低,因此更容易发生轮胎受冲击爆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4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