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4791.2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4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藤沢耕太;山田誉;金子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结构 | ||
1.一种汽车的车身结构,其将热冲压成型材料制的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2)的前端连接于高张力材料制的左右一对的侧梁(11)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框架(12)由倾斜部(14)和水平部(15)构成,其中,所述倾斜部(14)随着靠向后方而朝车宽方向内侧倾斜;所述水平部(15)从所述倾斜部(14)的后端向后方呈大致水平地延伸,
所述侧梁(11)的后部具有第1加宽部(11a),该第1加宽部(11a)经由弯曲部(11b)朝车宽方向内侧加宽,
所述后框架(12)的倾斜部(14)的前部具有第2加宽部(12a),该第2加宽部(12a)朝车宽方向外侧加宽,
所述第1加宽部(11a)的后端和所述第2加宽部(12a)的前端连接,
所述第1加宽部(11a)的车宽方向内壁和所述倾斜部(14)的车宽方向内壁在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于车身下部的电池箱(36),
所述侧梁(11)的弯曲部(11b)与所述电池箱(36)的后部的角部(36a)相对,
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横梁(16)连接在左右的所述后框架(12)的倾斜部(1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由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加强部件(17)连接所述后框架(12)的倾斜部(14)和所述后横梁(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框架(33)连接底板横梁(32)和所述后横梁(16),其中,所述底板横梁(32)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在左右的所述侧梁(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梁(11)通过将外侧部件(24)和内侧部件(23)结合而构成为闭合截面,
所述内侧部件(23)具有上壁(23a)、侧壁(23b)和下壁(23c),并呈向车宽方向外侧敞开的U字状截面,
底板(35)的车宽方向两侧缘连接于所述上壁(23a),
所述电池箱(36)连接于所述下壁(23c),
所述电池箱(36)的周壁部(36b)与所述侧壁(23b)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框架(12)的倾斜部(14)随着靠向后方还向上侧倾斜,
所述汽车的车身结构具有配置在左右的所述后框架(12)之间的副框架(18),
所述副框架(18)以与所述电池箱(36)的后表面相对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倾斜部(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后底板(27),该后底板(27)形成有从底板(35)的后端随着靠向后方而朝上方倾斜的上方隆起部(27a),
将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底板(35)的下表面的底板框架(33)的后端连接于后横梁(16)的下表面,其中,所述后横梁(16)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后底板(27)的上方隆起部(27a)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梁(11)的前部由强度比后部高的材料构成,
由斜向交叉部件(30)将所述侧梁(11)的前部连接于前侧框架(31),
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底板横梁(32)连接在左右的所述侧梁(11)之间,
所述后框架(12)连接于所述侧梁(11)的后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框架(12)的第2加宽部(12a)的前端配置隔板(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左右的所述后框架(12)之间的副框架(18),
在所述后框架(12)的隔板(34)的附近设置所述副框架(18)的前侧的紧固部(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47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