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5504.X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1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武;平岛哲矢;冈本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38;C21D9/4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板 | ||
本发明的热轧钢板以质量%计含有C:0.10%~0.50%、Si:0.10%~3.0%、Mn:0.5%~3.0%、P:0.10%以下、S:0.010%以下、Al:1.00%以下、N:0.010%以下、Ti:0%~0.20%、Nb:0%~0.100%、Ca:0%~0.0060%、Mo:0%~0.50%、Cr:0%~1.00%,剩余部分为Fe及杂质,组织的原奥氏体的平均粒径为0.1μm~3.0μm,板宽中央部的板厚与从板宽端部起沿着板宽方向朝向板宽中央部间隔10mm的部位的板厚之差即板隆起量为80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板,特别是涉及钢板形状和韧性优异的热轧钢板。本申请基于2018年4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79352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及提高碰撞安全性为目的,对有效利用了高强度的较薄钢板的车身轻量化的努力正在积极地进行。然而,若将钢板进行高强度化,则一般而言韧性劣化。特别是在被应用于汽车构件的热轧钢板中,确保碰撞特性变得重要。这里,一般已知通过在低温下进行轧制、以未再结晶奥氏体赋予高的累积应变来使韧性提高。然而,就高的累积应变或低温轧制而言,轧制负荷高,无法使钢板变薄,并且微细地控制钢板形状变得困难。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冷轧钢板,其中,通过将奥氏体成为未再结晶区域的860~960℃下的压下率和平均应变速度设定为恰当范围,从而使未再结晶奥氏体的体积率增加,利用通过热轧而制成的细粒组织使冷轧钢板的韧性提高。然而,若使未再结晶奥氏体中的压下率增加则钢板强度上升,存在变得难以微细地控制钢板形状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钢板,其中,通过将精轧温度高温化、提高1000℃以下的压下率来促进奥氏体的再结晶,通过缩短轧制后至冷却为止的时间来抑制晶粒的粗大化。然而,若提高压下率,则变得难以预测轧制中的变形阻力;由于轧制载荷的上升,变得难以微细地控制钢板形状。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有效利用CVC辊或有效利用极小径辊来制造形状优异的细粒钢板的方法。然而,若有效利用CVC辊则为了使形状稳定化,在宽度方向上调整了应变分布,无法获得在宽度方向上均匀的组织。另外,若使用极小径辊则由于钢板接触时间变短,因此应变速度上升,轧制各向异性变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58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068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4187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为了兼顾汽车的安全性与燃料效率,使钢板强度上升、减薄板厚的要求提高。即,需要较薄热轧钢板且碰撞特性及韧性优异的制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进行的发明,课题是提供高强度且韧性优异、钢板形状也优异的热轧钢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往,面向钢的韧性提高,为了提高未再结晶奥氏体中的累积压下率、使组织微细化而进行了各种努力。另一方面,就这些方法而言,轧制负荷非常高,无法减薄钢板。本发明人们对在像精轧那样高速且连续的轧制机座中在不提高轧制负荷的情况下形成韧性所需的奥氏体的细粒组织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特定的温度和应变速度的范围内,热变形阻力不会上升,可得到细粒的奥氏体组织。具体而言,确认了通过控制钢板与辊的接触时间和轧制时的板材(钢板)的入侧温度,能够在不提高轧制负荷的情况下实现钢板组织的微细化。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认识而进行的发明,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55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