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辅助对象中的疾病的诊断的方法及套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26483.3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峰松健夫;真田弘美;玉井奈绪;平田善彦;尾田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莎罗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1/04;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唐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辅助 对象 中的 疾病 诊断 方法 套件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用于通过对由对象的皮肤屏障功能的变动导致的疾病标志物的采集量的变动进行校正来取得准确地反映对象的健康状态的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对象的健康状态的方法,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提供使用疾病标志物及参照标志物来辅助对象的疾病的诊断的方法,前述方法中,使用膜联蛋白A2作为前述参照标志物,将能与前述疾病标志物及前述参照标志物之间产生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引力的片材贴附在前述对象的皮肤表面,从前述皮肤表面剥离,对附着于前述片材的前述疾病标志物及前述参照标志物的量进行测定,基于将所测定的前述疾病标志物的量用所测定的前述参照标志物的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值,取得与前述对象的疾病相关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疾病标志物及参照标志物来辅助对象中的疾病的诊断的方法及套件(kit)、以及为了辅助对象中的疾病的诊断而从对象采集疾病标志物及参照标志物的方法及套件。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能产生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引力的片材而非侵入性地经皮采集存在于对象间质液中的白蛋白的方法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作为疾病的指标的疾病标志物可经皮采集(非专利文献1~15)。
另一方面,皮肤从表层起依次分为表皮及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及基底层,真皮分为乳头层及网状层。在皮肤的下层存在皮下脂肪组织,在很多部位中,在皮下脂肪组织的下层存在骨骼肌。阻止水分或电解质的漏出、异物的侵入等的皮肤屏障功能主要是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角质层的角质细胞间脂质、颗粒层的紧贴结合等担负的。
如上所述,皮肤具有屏障功能,因此,在经皮采集在位于对象皮肤表面的下方的层的间质液中存在的疾病标志物(特别是在位于比担负皮肤屏障功能的层(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表皮的角质层、颗粒层等)更靠下方的位置的层(例如选自表皮的有棘层及基底层、真皮、皮下脂肪、骨骼肌等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层)的间质液中存在的疾病标志物)的情况下,会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变动而导致所采集的疾病标志物的量发生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4898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inematsu等人,ADVANCES IN SKINWOUND CARE 2014;27:272-9
非专利文献2:Ogai等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2015,27,425-432
非专利文献3:Ogai等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2016,38,462-469
非专利文献4:Kishi等人,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 2015,Vol.17(2)135-141
非专利文献5:Koyano等人,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16,Vol.13(2)189-97
非专利文献6:Tamai等人,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7,Vol.4(2)116-120
非专利文献7:Kaneko等人,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15,Vol.23,657-663
非专利文献8:Kanazawa等人,PLOS ONE,2014,Vol.9(8)1-11
非专利文献9:木村,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健康科学护理学专业硕士论文,2016
非专利文献10:木村等人,第46次日本创伤治愈学会讲谈抄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莎罗雅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莎罗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6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