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阱室和体外循环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8243.7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4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川村俊介;加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体外循环 回路 | ||
一种空气阱室(10)包括腔室主体(12)和导入管(21)。导入管(21)从导入口(24)延伸设置到腔室主体(12)内,并且作为端部开口的喷出口(23)朝向周向而设置于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沿着周向螺旋状地从配置有喷出口(23)的位置即喷出点P1延伸设置到包围喷出口(23)的导入管(21)的外周面(21B)与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连接的连接点P2,并且形成为使得连结连接点P2和腔室主体(12)的中心轴C1的第二半径R2小于连结喷出点P1和腔室主体(12)的中心轴C1的第一半径R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阱室以及包括该空气阱室的体外循环回路。
背景技术
例如在血液透析中,将从患者引出的血液送至体外循环回路。体外循环回路包括供给引出的血液的动脉侧回路、净化从动脉侧回路送来的血液的净化器(透析器)、以及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的静脉侧回路。在动脉侧回路和静脉侧回路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用于捕获(除泡)在回路中流动的血液内的气泡的空气阱室。
空气阱室在与动脉侧回路连接的上游侧设置有导入口,并且在与静脉侧回路连接的下游侧设置有导出口。进而,在上游侧还设置有排气口。例如,在设置于空气阱室的上端的上壁设置有导入口和排气口。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从导入口贯通上壁,进而延伸设置到腔室内的导入管。导入管的下端设置有喷出口。通过将喷出口设置在上壁的下方,从而防止滞留在上壁的气泡流入喷出口。
进而,喷出口设置于腔室内周面,并且进而朝向其周向。通过这样的配置和取向,从喷出口喷出的液体(血液、生理盐水等)的流动成为沿着腔室内周面流动的回旋流。通过使腔室内的流动成为回旋流,与单纯地将液体滴入腔室内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难以在腔室内发生滞留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17339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为了削减空气阱室内的所谓的死空间(死区容积),考虑到使腔室内的液面(液位)尽可能靠近上壁内表面。此时,设置在上壁下方的喷出口被浸没在液面下。在该状态下从喷出口喷出液体时,如图14所示,回旋流环绕到导入管10的喷出口102的后侧(沿着周向的后方),与其管壁104碰撞,由此液体的流势减弱,并且有可能滞留。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阱室,能够在将液面设定在喷出口的上方时,使沿着腔室内周面的液体的流动与以往相比更顺畅。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阱室。该空气阱室包括腔室主体和导入管。腔室主体为大致圆筒形状,沿着其中心轴的上游侧端部被形成有导入口的上壁覆盖,并且在沿着中心轴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导出口。导入管从导入口延伸设置到腔室主体内,作为端部开口的喷出口朝向周向而设置于腔室主体的内周面。腔室主体的内周面沿着周向螺旋状地从配置有喷出口的位置即喷出点延伸设置到包围喷出口的导入管的外周面与腔室主体的内周面连接的连接点。进而,在与腔室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中的连结连接点和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第二距离小于上述平面中的连结喷出点和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第一距离。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使喷出口后侧的连接点和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与喷出点和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距离相比缩短,因此能够减小朝向该连接点的液体的流量。因此,能够与以往相比抑制液体在连接点周边滞留。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连接点处的导入管的外周面的切线与腔室主体的内周面的切线的、跨越导入管的外周面的角度即连接点角度可以为9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机装株式会社,未经日机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8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食物产品配送车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更高特异性的核酸扩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