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制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8753.4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1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小路知浩;京良彦;福元敦志;大谷良行;篠田贵弘;中下功一;后藤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UACJ;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F28F19/06;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换热器 | ||
一种铝合金制换热器,其是在大气侧为1000ppm以下的稀氯化物离子环境下使用的铝合金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芯材由含有0.60~2.00质量%的Mn和1.00质量%以下的Cu、且余量由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铝合金形成,牺牲阳极材料由含有2.50~10.00质量%的Zn、且余量由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铝合金形成,铝合金制换热器的管的牺牲阳极材料表面在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为‑800(mV vs Ag/AgCl)以下,该铝合金制换热器的铝翅片在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低于管的牺牲阳极材料表面在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大气侧呈现稀氯化物离子环境的环境下,外表面的耐腐蚀性优异的铝合金制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大气侧呈现稀氯化物离子环境的环境下的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铝合金制换热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硬钎焊进行接合一体化的铝合金制换热器的制冷剂通路管,应用了铝合金挤出管或者将铝合金板材弯曲而成的管。关于这些制冷剂通路管,为了提高外表面(大气侧)的耐腐蚀性,对于挤出扁平多孔管,在成为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的一侧进行Zn喷镀,通过硬钎焊加热使喷镀的Zn从制冷剂通路管的表面扩散而形成Zn扩散层,对于将包层板材弯曲而成的端部通过硬钎焊接合而制成了制冷剂通路管的管,采用包层Al-Zn系合金(牺牲阳极材料)而追求由Zn扩散层带来的牺牲阳极效果的设计。
近年来,尤其是对于汽车用换热器而言,要求构成材料的薄壁化、以及不仅在通常的海盐颗粒、融雪剂中所含的浓氯化物离子环境下而且在冷凝水、雨水等稀氯化物离子环境下的稳定的高耐腐蚀化。作为评价以往的汽车用换热器的耐腐蚀性的试验,进行了使用5%NaCl水溶液的CASS试验、使用人工海水的SWAAT试验等,因此开发了在这些环境即高浓度氯化物离子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良好的铝材料。然而可明确:在冷凝水、雨水等稀氯化物离子环境下,腐蚀的机理与高浓度氯化物离子环境不同,因此,即使是在高浓度氯化物离子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良好的铝材料,在大气侧呈现稀氯化物离子环境的环境下,其耐腐蚀性也不充分。
另外,对于以往的挤出管而言,难以进行均匀的Zn喷镀,Zn喷镀得厚的部分的腐蚀速度大,喷镀得薄的部分在硬钎焊后的牺牲阳极层厚度变得不充分,对于将板材弯曲而成的管而言,为了降低腐蚀速度而减少牺牲阳极材料的Zn量时,变得无法确保为了获得牺牲阳极效果所需的充分电位差,因此难以减少牺牲阳极材料的Zn含量。另外,对于牺牲阳极层厚度的增大,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也难以增大包层率。
于是,也提出了如下的钎焊板:在内表面侧的硬钎料中添加比芯材多的Cu,以在硬钎焊后电位从外表面侧向内表面侧变高的方式赋予电位梯度的钎焊板;在外表面侧的硬钎料中添加Zn且在内表面侧的硬钎料中添加Cu,将Zn、Cu设为特定的添加比率,利用由此形成的Zn与Cu的浓度梯度而使电位从钎焊板的外表面朝向内表面方向变高的钎焊板。
另外,还提出了:在由与牺牲阳极材料相反的另一个面包层有内皮材料的三层构成的铝合金中,使电位从外表面朝向内表面侧变高的包层材料。
另外,还提出了:将成为与制冷剂接触的换热器内部侧的内表面层的Si含量设为1.5%以下,制成在硬钎焊时不熔融的内表面层的铝合金包层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4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7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47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40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114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UACJ;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UACJ;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8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