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搭接激光焊接接头、搭接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和汽车用骨架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2610.0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5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原亚怜;木谷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26/244 | 分类号: | B23K26/244;B23K26/21;C22C38/00;C22C38/04;C22C38/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满凤;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焊接 接头 制造 方法 汽车 骨架 部件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搭接激光焊接接头、搭接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搭接激光焊接接头的汽车用骨架部件。本发明为一种搭接激光焊接接头,其具有在将两个以上钢板叠合后的叠合部通过搭接激光焊接进行接合而成的焊接部,其中,焊接部由贯通叠合部的钢板的主焊接部和在主焊接部的一端形成的具有弧坑的末期焊接部构成,焊接部满足(1)式~(4)式。L≥15.0…(1);10.0≥L2≥2lc…(2);t1≥2dc…(3);wc>dc…(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接激光焊接接头、搭接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搭接激光焊接接头的汽车用骨架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具有凸缘部分的汽车的结构构件的焊接中,使用电阻点焊。但是,电阻点焊存在如下问题:焊接耗费时间的问题、因分流而发热量降低因此无法减小间距的问题、以及因设置于焊接机的焊枪引起的空间制约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除了现有的电阻点焊以外,对使用搭接激光焊接也进行了研究。在此,搭接激光焊接是指对叠合后的两张以上钢板的表面照射激光束而将钢板接合的焊接方法。
在搭接激光焊接中,对叠合后的两张以上钢板的表面以直线形照射激光束,使照射了激光束的钢板的照射部位熔融并凝固,由此形成熔融部(焊接部)。由此,叠合的钢板接合后可以得到搭接激光焊接接头。但是,在搭接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直线形状的熔融部的终端侧容易产生裂纹,如果产生裂纹则在熔融部的全长上传播。如果在焊接金属中产生裂纹并传播,则不仅担心搭接激光焊接接头部的剪切强度及剥离强度这样的静态强度降低,而且还担心因从裂纹开始的龟裂发展而使疲劳强度显著降低。对于汽车车身部件、特别是骨架部件而言,近年来,为了提高车身强度及刚性,使用更高强度的高张力钢板,焊接部的裂纹所致的接头的静态强度及疲劳强度的降低成为重大问题。
因此,作为抑制将叠合后的钢板进行激光焊接时产生的、搭接激光焊接裂纹的产生及传播的方法,公开了各种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搭接焊接的下侧的钢板突出,并且使焊接开始位置位于远离凸缘端部的位置,由此防止焊接裂纹。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斜着对搭接面的端部照射激光,从而防止焊接裂纹。在专利文献3、4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一度焊接了的部分、该焊接了的部分的周围进行再加热或焊接,由此防止焊接裂纹。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对搭接面以椭圆形进行焊接来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9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96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40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24008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7-113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而言,由于使搭接焊接的下侧的钢板突出,因此突出的部分变得多余,存在部件设计受到制约的问题。
对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而言,由于斜着照射激光,因此,在叠合的板间空出间隙的情况下,成为在搭接面上不能很好地形成熔融部的熔深不足的状态,存在难以确保强度的问题。
对于专利文献3、4记载的方法而言,由于对一度焊接了的部分或该焊接了的部分的周围进行再加热或焊接,因此存在因进行再加热或焊接而进一步需要焊接时间的问题。
专利文献5记载的方法是对搭接面以椭圆形进行焊接的方法,不能应用于直线形状的焊接部的焊接裂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2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IDAR设备
- 下一篇:超声波系统及超声波系统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