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状部件用供给杆以及供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2686.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8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青山省司;青山好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山省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B23K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供给 以及 方法 | ||
将具有圆形的凸缘(2)和轴部(3)的轴状部件(1)插入到接受孔(14),其中,构成为,通过供给杆(16)的倾斜配置,轴部的中心轴线(Z)以相对于接受孔的中心轴线(X)倾斜的状态配置,通过供给杆(16)的永久磁铁(35)或电磁铁(39)的吸引力,凸缘的表面(4)与供给杆的前端面(32)紧密贴合,设置有承接凸缘的外周部(12)来设定供给杆和轴状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定位用突起(36),供给杆的最大进入停止位置被设定为轴部(3)的前端部分进入接受孔(14)的位置,永久磁铁(35)或电磁铁(39)的吸引力在上述停止位置消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圆形的凸缘和轴部一体化的轴状部件为供给对象的供给杆以及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2-56305号公报中记载的供给杆以圆形的凸缘和轴部一体化的轴状部件为供给对象。该供给杆使凸缘与具有突片的供给杆的前端面紧密贴合,使轴状部件的前端部分进入到作为目标部位的接受孔的上位位置,之后,解除凸缘的紧密贴合,以供给杆的突片为中心使轴状部件一边进行圆弧运动一边落下,插入到作为目标部位的开口中。
在日本特开平2-52822号公报中,也记载了与上述日本特开平2-56305号公报中记载的供给杆相同的事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56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52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8所示,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供给杆以圆形的凸缘80和轴部81一体化的轴状部件82为供给对象,供给杆83的进入停止位置为轴状部件82的轴部前端到达接受孔84的上位位置的位置。即,在供给杆83的进入停止时,在轴部前端和接受孔开口部之间存在空间85。在该停止位置,当使吸引轴状部件82的磁铁86的吸引力消失时,轴状部件82在空间85中落下而插入到接受孔84中。而且,供给杆83以倾斜姿势配置,轴状部件82的中心轴线Z也相对于接受孔84的铅直方向的中心轴线X倾斜。
供给杆83一般通过轴承构造以能够进退的状态被支承,由于轴承滑动部的磨损、润滑油的油膜厚度的变化等,进入时的前端位置在振动方向上偏差。或者,由于周边设备等的振动作用于供给杆83,在进入时的前端位置产生偏差。在这样的环境下,轴状部件82在空间85中落下时,如果轴部前端的停止位置与接受孔开口部的相对位置没有被正确地维持为预定的相对位置,则轴部前端会碰到接受孔84的开口角部,产生不能正确地向接受孔84插入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相对于轴部81的直径增大接受孔84的内径,但这样,接受孔84的直径方向上的轴部81的偏心量增大,轴状部件82的中心轴线大幅偏离接受孔84的中心轴线,例如,在将轴状部件82焊接在钢板部件上的情况下,轴状部件82的焊接位置不能均匀地确定。另外,由于中心轴线Z在空间85中一边方向朝向铅直方向改变一边落下而进入接受孔84,因此,由于上述供给杆前端部的振摆位移或某些振动,落下轨迹会产生大幅度的偏差,不能正确地插入轴部81。因此,需要相对于轴部81的直径增大接受孔84的内径。在这一点上,也会产生上述偏心量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其目的在于将保持于供给杆的前端部的轴状部件可靠地插入作为供给的目的部位的接受孔并且准确地求出接受孔的直径方向上的接受孔与轴状部件的相对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山省司,未经青山省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2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