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加固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3482.1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野际公宏;石塚正之;上野纪条;渡部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21D26/033;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加固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车辆用加固部件具备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呈连续封闭截面的筒状主体部,其中,筒状主体部具有:第1面,在将筒状主体部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该车辆的内侧;第2面,与第1面分开并且与第2面对置;及第3面,连接第1面与第2面,第3面具有第4面及第5面,第4面以远离第2面的方式延伸,第5面连接第4面与第1面,在从长度方向观察时的剖视图中,若设定连结第1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1相交部和第2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2相交部的假想线的情况下,第4面与第5面相交的第3相交部相对于假想线向外侧突出,筒状主体部具有变化部,在变化部中,第1面与第2面彼此对置的对置方向上的第3相交部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加固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冲击吸收件的一种公开了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固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前部加固件及后部加固件分别为独立的金属板制部件的第1方式及前部加固件及后部加固件为一体的金属板制部件的第2方式。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4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第1方式中,对分别设置于前部加固件及后部加固件的凸缘部进行焊接而构成保险杠加固件。因此,在保险杠加固件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力量会集中于凸缘部中的焊接部位,会导致前部加固件及后部加固件分裂。由此,无法充分发挥保险杠加固件的冲击吸收性。
在上述第2方式中,通过对一体的金属板进行滚压成型而构成保险杠加固件。该保险杠加固件的凸缘部通过将金属板折叠而形成。因此,不易产生像上述第1方式那样的前部加固件与后部加固件的分裂。然而,在上述第2方式中,保险杠加固件并未呈连续封闭截面,后部加固件的一部分被分裂。由此,存在后部加固件的上述一部分的冲击吸收性变差的倾向。因此,保险杠加固件的冲击吸收性有时变得不够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性良好的车辆用加固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加固部件具备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呈连续封闭截面的筒状主体部,其中,筒状主体部具有:第1面,在将筒状主体部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该车辆的内侧;第2面,与第1面分开并且与第1面对置;及第3面,连接第1面与第2面,第3面具有第4面及第5面,第3面以远离第2面的方式延伸,第5面连接第4面与第1面,从长度方向观察的剖视图中,若设定连结第1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1相交部和第2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2相交部的假想线,则第4面与第5面相交的第3相交部相对于假想线向外侧突出,筒状主体部具有变化部,在变化部中,第1面与第2面彼此对置的对置方向上的第3相交部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变化。
该车辆用加固部件具备呈连续封闭截面的筒状主体部。因此,即使在车辆用加固部件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筒状主体部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分裂。并且,筒状主体部中并不存在预先被分裂的部位,因此筒状主体部中不易形成抗冲击性差的部分。而且,在从长度方向观察的剖视图中,若设定连结第1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1相交部和第2面与第3面相交的第2相交部的假想线,则第4面与第5面相交的第3相交部相对于假想线向外侧突出。在这种截面形状中,筒状主体部具有第1面与第2面彼此对置的对置方向上的第3相交部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变化的变化部。此时,在筒状主体部形成有对置方向上的第3相交部的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部位。在第2面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剖视时,这些部位以互不相同的变形方式变形。如此,在长度方向上存在变形方式互不相同的部位的筒状主体部相比在长度方向上变形方式恒定的筒状主体部能够抑制截面的塌陷以提高耐荷载性能。因此,根据上述车辆用加固部件,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冲击吸收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3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