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溶胶生成制品、气溶胶生成系统和用于生成风味化气溶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3485.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鲁·罗伯特·约翰·罗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JT国际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30 | 分类号: | A24F40/30;A24F40/465;A24F40/40;A24D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瑞士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溶胶 生成 制品 系统 用于 风味 方法 | ||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22,44,50,60)包括用于气溶胶形成液体(26)的储器(24)、用于从该储器(24)吸收气溶胶形成液体(26)的液体吸收材料(28),以及定位在该储器(24)的外部的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30)。该液体吸收材料(28)和该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30)被布置成当该气溶胶生成制品被定位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40,54)中时被同时加热,以生成供使用者吸入的风味化气溶胶。还描述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和一种用于生成风味化气溶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该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以生成供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以及一种用于生成风味化气溶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系统(也被称为电子香烟、电子烟、个人汽化器、和电子蒸气吸入器)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用作常规吸烟制品(比如端部点燃式香烟、雪茄、和烟斗)的替代方案。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气溶胶生成途径。
在一种途径中,加热风味化气溶胶形成液体来生成可以供使用者吸入的风味化气溶胶。在另一种途径中,加热包含气溶胶形成剂的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比如烟草)来生成可以供使用者吸入的风味化气溶胶。通过这两种途径,典型地通过吸嘴吸入气溶胶,以将该气溶胶递送至肺。
这两种气溶胶生成途径均具有缺点,本公开试图减轻这些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该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
用于气溶胶形成液体的储器;
用于从该储器吸收气溶胶形成液体的液体吸收材料;以及
定位在该储器的外部的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
其中,该液体吸收材料和该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被布置成当该气溶胶生成制品被定位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时被同时加热。
气溶胶生成制品与用于加热液体吸收材料和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而不燃烧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起使用。液体吸收材料和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彼此不同。液体吸收材料的加热加热并雾化了由液体吸收材料吸收的气溶胶形成液体,与此同时,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的同时加热释放了挥发性化合物,例如包括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化合物。因此,通过同时加热液体吸收材料和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来生成适合于供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
在通常意义上,蒸气是在低于其临界温度的温度下为气相的物质,这意味着在不降低温度的情况下该蒸气可以通过增加其压力而冷凝成液体,而气溶胶是微细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空气或另一种气体中的悬浮物。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术语‘气溶胶’和‘蒸气’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互换使用,尤其是关于所生成的供使用者吸入的可吸入介质的形式而言。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使用气溶胶生成制品期间仅加热并雾化储器中气溶胶形成液体的总量的一部分,即典型地足以供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者单次吸入的由液体吸收材料吸收的气溶胶形成液体。因此,可以使雾化气溶胶形成液体并且生成供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所需的能量的量最小化,这是因为仅加热并雾化单次吸入所需的气溶胶形成液体的量。这与以上提及的常规途径形成对比,在该常规途径中,非液体风味生成材料包括气溶胶形成剂,该气溶胶形成剂的量为通常在吸烟过程期间进行多次吸入所需的量,并且因此该常规途径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来生成气溶胶。
气溶胶形成液体可以包括多元醇及其混合物,比如丙三醇或丙二醇。
液体吸收材料可以包括多孔陶瓷、纤维束、毛细管或芯吸材料。液体吸收材料可以包括多孔陶瓷芯。液体吸收材料可以接触储器中的气溶胶形成液体,以使得能够由液体吸收材料、例如由于毛细管作用或芯吸吸收气溶胶形成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T国际股份公司,未经JT国际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3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