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3656.4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4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嶋史朗;林田瑞树;鳟渕宏章;久永彻;井上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瑞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装置 | ||
排热回收装置(1)在排气通路上包括热交换流路(10A)(热交换部(10))和绕过热交换流路(10A)的主排气流路(20A)(旁通部(20))。废气经过气体流入口(11)而从主排气流路(20A)流向热交换流路(10A),经过气体流出口(12)而从热交换流路(10A)流向主排气流路(20A)。在热交换部(10)中,在废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旁通部(20)内的主排气流路(20A)上的与气体流出口(11)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阀(30)。在热交换流路(10A)上的最下游侧设置有使废气向与主排气流路(20A)内的废气流的方向相反方向(B1)流动的返回流路(1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热回收装置(exhaust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排热回收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排热回收装置包括:主排气流路(main exhaust gas flow passage)、迂回流路(bypass flow passage)、热交换器、以及阀装置(valve device)。主排气流路用于导入内燃机的废气。迂回流路为旁通(绕过,bypass)主排气流路的流路。热交换器设置于迂回流路上,并在迂回流路内的废气和内燃机的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阀装置用于在热交换器的下游对主排气流路及迂回流路进行开闭。迂回流路在阀装置和热交换器之间通过再循环流路而连接至EGR(Exhaust 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4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排热回收装置中,存在由于阀装置的随时间老化等而阀开度(valve opening)变得不稳定的风险。若阀开度不稳定,则排气流会受到影响,从而在非热回收模式下基于热交换器的热回收会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非热回收模式下抑制基于热交换器的热回收的排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排热回收装置,包括:旁通部,其具有导入内燃机的废气的主排气流路;热交换部,其与所述旁通部相邻而配置,并具有在所述废气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气体流入口,其配置在与所述热交换部相比靠废气流的上游侧,用于使所述废气从所述旁通部流入所述热交换部;气体流出口,其配置在与所述废气流入口相比靠所述废气流的下游侧,用于使所述废气从所述热交换部向所述旁通部流出;以及阀,其配置于与所述气体流出口相比靠所述废气流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于所述旁通部的所述主排气流路上,其中,形成有热交换流路,所述热交换流路使所述废气从所述主排气流路经过所述气体流入口流入所述热交换部,并从所述热交换部经过所述气体流出口返回所述主排气流路,在所述热交换流路上的最下游侧设置有使所述废气向与所述主排气流路内的所述废气流的方向相反方向流动的返回流路。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热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上述排热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热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上述排热回收装置的排气用板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排热回收装置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瑞利株式会社,未经马瑞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3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