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组织进入和闭合设备、系统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5804.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S·海尼维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缝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0;A61B17/062;A61B17/064;A61B17/1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组织 进入 闭合 设备 系统 以及 方法 | ||
一种系统,用于刺穿生物组织并提供通向内部结构的通道,内部结构特别是腹内结构;并用于闭合组织中的开口。该系统包括:缝合线引导子系统,所述缝合线引导子系统具有组织定位子系统,该组织定位子系统用于接合组织的靠近组织开口布置的片段;以及可滑动地接合缝合线引导子系统的缝合线传递子系统。缝合线传递子系统包括缝合线部署和捕获装置,该缝合线部署和捕获装置配置为将缝合线可移除地固定至其上,并将缝合线递送到组织的靠近组织开口布置的片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入内部结构且闭合生物组织的设备、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的设备、系统和方法用于进入内部结构,特别是腹内结构;以及用于接近、结扎、固定和闭合生物组织中的开口,特别是生物组织中的腹腔镜端口或切口。
背景技术
如iData Research在2017年1月31日的新闻发布中所报道的,在美国每年进行约350万腹腔镜手术程序,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超过750万。最常见的腹腔镜手术程序包括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胃搭桥术、肾切除术以及疝修补术。
如图1所示,腹腔镜手术程序通常包括使套管针/套管系统10(如图2-4所示)插入穿过诸如腹壁12的组织16的身体组织层,到达靠近诸如胆囊的所关注内部器官的期望位置。
如图2-4所示,常规的套管针/套管系统10包括两个主要部件:(i)中央闭塞器20,其包括操纵柄22、轴23和穿刺尖端24;以及套管端口26。穿刺尖端24配置为刺穿组织并提供用于插入套管端口26的切口。如下所述,套管端口26配置为在其中接收手术器械,例如内窥镜等,且因此协助在诸如腹腔14的体腔内部执行手术程序。
在将穿刺尖端24且因此闭塞器20布置在体腔内的期望位置之后,从套管端口26移除闭塞器20。然后,套管端口26提供穿过组织的通道或工作入口,以使手术器械在体腔(例如,胃旁路)内部执行期望的手术程序。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当前存在用于执行腹腔镜手术程序的许多腹腔镜方法。一种更常用的腹腔镜方法被称为闭合腹腔镜。返回参考图1,闭合腹腔镜采用锋利的针(例如,VeressTM针)刺穿组织,诸如腹壁组织16,并用惰性气体给体腔(例如,腹腔14)吹气,诸如二氧化碳(CO2)。给体腔吹气的过程使腔组织和来自下面器官(一个或多个)的相关结构(例如,腹壁12)分离,因此形成供外科医生在其中工作的空间或间隙18。然后,采用套管针/套管系统维持被吹气的空间或腔18,并提供工作入口,手术器械可以通过该工作入口进出被吹气的腔18,以执行期望的手术程序。
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与腹腔镜手术程序相关的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套管针部位处疝的发病率,在套管针部位处疝中,器官或脂肪组织的一部分突伸穿过由套管针通道入口形成的组织中的开口。据认为,套管针通道入口的不充分闭合是套管针部位处疝的主要原因。
因此,已经开发并采用用于闭合套管针通道入口的各种方法。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地闭合套管针通道入口,但所述方法仍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实际上,如下文所讨论的,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当前的套管针通道入口闭合方法通常难以执行,需要大量时间来实施,且没有提供闭合套管针通道入口的简单、可复制和可靠的方式。具有说明性的是美国专利No.919,138、No.3,946,740、No.4,621,640、No.8,109,943和公布文本No.2016/0228107中公开的套管针通道入口闭合方法。
美国专利No.919,138、No.3,946,740和No.4,621,640公开了用于闭合套管针通道入口的类似的常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针入式钳或其他专用设备引导被接合至针的缝合线穿过腹横筋膜。与所公开的方法相关的主要缺点和不利之处在于,该设备和方法主要取决于操作该设备并实施相关方法的外科医生的灵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缝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易缝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5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参考信号传输配置
- 下一篇:自动化视觉增强相机系统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