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细气泡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6495.4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6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幸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水改质 |
主分类号: | B01F25/21 | 分类号: | B01F25/21;B01F23/231;B01F35/71;B01F35/221;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气泡 生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生成装置,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之际,能够使气体适当地混入从液体喷出机喷出的液体中。微细气泡生成装置具有:液体喷出机,其喷出液体;气体混入机,其对气体进行加压而使其混入从液体喷出机喷出的液体;以及微细气泡生成器,通过使混入有气体的液体经过该微细气泡生成器的内部而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气体混入机在液体喷出机与微细气泡生成器之间对气体进行加压而使其混入以被加压的状态朝向微细气泡生成器流动的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细气泡生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机且在使气体混入液体之后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含有纳米气泡等微细气泡的液体当前利用于以农业领域和水处理领域为代表的多个领域中。另外,近年来,积极地推进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生成装置的开发。
微细气泡生成装置通常具有泵等液体喷出机,从液体喷出机喷出液体。另外,在微细气泡生成装置之中,存在利用加压溶解的原理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的装置,但在利用加压溶解的原理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时,需要使气体混入并溶解于液体。对于以往的微细气泡生成装置,通常是,通过向作为液体喷出机的泵的吸入侧强制地导入气体,从而在泵的吸入侧使气体混入液体。
然而,在向泵的吸入侧导入气体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空蚀现象(日文:キャビテーション)或使泵的轴封构造产生异常。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近年来,提出使气体在液体喷出机的喷出侧混入液体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地说明一下,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微细气泡生成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为“植物处理装置”)具有:泵,其压送液体;以及混合喷嘴,其配置于比泵靠下游侧的位置。混合喷嘴具有:液体流入口,其供通过泵压送来的液体流入;气体流入口,其供气体流入;以及混合流体喷出口,其喷出由液体和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另外,在混合喷嘴的内部具有从液体流入口朝向混合流体喷出口去依次连续地配置的导入部、第一锥形部、喉部、气体混合部、第二锥形部和导出部。另外,在混合喷嘴的内部设有气体流路。
在第一锥形部,流路截面朝向下游侧逐渐减小。在喉部,流路面积大致一定且在混合喷嘴内为最小。在气体混合部,流路面积大致一定且比喉部的流路面积稍大。气体混合部与气体流路连接。在第二锥形部,流路面积朝向下游侧逐渐增加。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混合喷嘴中,从液体流入口流入到喷嘴内的液体在第一锥形部和喉部处被加速而静压力降低,在喉部和气体混合部,流路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由此,气体被从气体流入口抽吸,并经过气体流路而流入气体混合部。其结果,液体和气体相混合而生成混合流体。混合流体在第二锥形部和导出部处被减速而静压力增加,并最终从混合流体喷出部喷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1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以上那样,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向气体混合部抽吸气体,使液体在第一锥形部和喉部加速,使喉部和气体混合部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即,在专利文献1中,使喉部和气体混合部内的压力为负压,利用该负压将气体向液体所经过的气体混合部导入,使气体在该处混入液体。然而,在利用负压使气体混入液体的情况下,需要如上述混合喷嘴那样使喷嘴内的流路面积阶梯式地变化等的复杂构造,以便产生负压。另外,在负压未可靠地产生或负压的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无法将气体适当地混入液体,结果,有可能无法得到期望的量的微细气泡。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能够在液体中生成微细气泡之际使气体适当地混入从液体喷出机喷出的液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水改质,未经株式会社水改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64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管理
- 下一篇:用于导航检测生理噪声的管腔网络的机器人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