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池电动车辆的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6834.9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4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弗罗利希;斯蒂芬·林德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56 | 分类号: | H01M10/6556;H01M10/625;H01M10/657;H01M10/6567;H01M10/48;B60L58/26;B60L58/27;B60L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池 电动 车辆 系统 | ||
1.一种用于电驱动车辆的电池仓的热管理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深冲壳体(1,2)装配到彼此中,由此形成至少一个双层底板(3),用于冷却和加热的被动并且部分集成的热管理系统(4)集成到所述双层底板中以针对电池模块(5)间接地实现介于15℃和35℃之间的恒定温度范围,所述电池模块通过所述双层底板设计与所述热管理系统(4)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仓的热管理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不同的平坦金属片用于所述不同的壳体(1,2),其微观结构不同,从而通过具有rλ≤0.6的热导率比,对于所述电池模块(5)像热导体一样工作并且同时对于围绕所述热管理支撑外壳的区域像隔离器一样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周围区域接触的外部壳体(1)的厚度以及与所述电池模块(5)接触的最内壳体(2)的厚度的厚度比为rt≥2.0,更优选地2.5≤rt≤3.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铁素体不锈钢用于与所述电池模块(5)接触的所述最内壳体(2)并且奥氏体不锈钢用于外部壳体(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壳体(1)由具有屈服强度RP0.2≥400MPa、更优选地RP0.2≥800MPa的非磁性材料制成,作为抵抗冲击的阻挡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通过闭合两个隔离阀(13,14,19,20)以停止流体流动并且通过具有物理效应的电阻加热(4)来实现所述最内双层底板内的所述加热,所述电阻加热使用由铜合金线材制造的技术针织物,所述铜合金线材通过由聚酰胺或塑料、更优选地由特氟隆制造的隔离箔与所述不锈钢壳体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通过打开的隔离阀(13,14,19,20)和流动液体如水、冷却剂或制冷剂、更优选地添加有防霜的液体来实现所述最内双层底板内的所述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具有自由流动区域的高度与电阻加热元件的高度的比率(Rh),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rh≥1.0,更优选地1.0≤rh≤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一个壳体与所述最内壳体(2)的接触表面(8)围绕所述电池模块(5)位于的所述底板空间,并且具有与所述最内壳体的半径相同的宽度,优选地介于5.0mm≤r≤9.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凹痕被深冲到至少一个壳体的凸缘中以形成用于密封层的限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测量元件实现成双层底板状传感器来将另外的功能集成到所述电池外壳中,所述双层底板状传感器用于测量周围条件如温度、变形或系统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化的另外成型片材与所述外部壳体连接作为抵抗车身底部冲击的另外阻挡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外壳,其特征在于,机械结合过程如螺纹连接或机械结合与热能的组合如流动钻孔用于将所述不同的壳体(1,2)彼此结合并且将锁定板(6)与机械结合元件(7)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未经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68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R引导的非侵入性治疗期间的K空间自适应采样
- 下一篇:可变角度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