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控阻抗顺应性线缆终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6855.0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塞尔希奥·迪亚斯;戈登·A·温瑟;约瑟夫·F·迪多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20 | 分类号: | H01R2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杜诚;乔图 |
地址: | 美国新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控 阻抗 顺应性 线缆 终端 | ||
一种受控阻抗线缆组件,用于将受控阻抗线缆(20)可移除地附接至具有表面(1)的装置(2)。组件(1008)包括:受控阻抗线缆(20)其具有信号导体(22)、围绕每个信号导体(22)的电介质(24)以及围绕电介质(24)的接地屏蔽(26)。组件包括具有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的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具有垂直叉(1054),垂直叉(1054)将顺应性信号接触件(1030A)附接至信号导体(22)的端部。在尖端(1042)处具有信号接触点(1046)的信号弹簧指(1038)从信号接触件主体(1036)延伸离开信号导体(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终端头,更特别地,涉及通常用于在电子装置之间传输高频信号的受控阻抗线缆终端头。
背景技术
线缆终端头的目的是提供从线缆到电气装置的互连,以及提供线缆与其工作环境之间可分离的电气互连。可分离的特性是指线缆不是通过永久的机械手段(例如焊接或粘结)而是通过临时的机械手段互连。
目前,线缆使用同样是受控阻抗的传统型连接器进行端接,传统型连接器例如公/母对连接器,其具有焊接到工作环境(例如印刷电路板(PCB))的一个零件以及以焊接、压接或其他方式永久地固定到导线尖端的一个零件。在其他情况下,连接器或线缆被焊接到不同的PCB,然后PCB可分离地连接至诸如另一PCB的工作环境。然后,利用压缩互连插入器将两个PCB附接。虽然上述阻抗环境通常与线缆的阻抗环境相同,但是存在阻抗失配,阻抗失配会引起线缆与PCB、以及连接器与其工作环境(如PCB)之间的接口点处的高频衰减。另外,这些线缆终端头通常需要PCB中的通孔以用于安装,并且因此,可能难以设计出最佳可行的受控阻抗环境。这些类型的线缆终端头通常具有长的过渡,并且因此会引入更多的信号反射,这会抑制较高频信号。
现有技术的另一形式是使用两个独立部件将若干线缆与其电气环境配合的系统。该系统使用通常焊接到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部件和通常与若干线缆配合的另一部件。这两个零件可以插在一起以形成受控阻抗互连。这些系统是被较好控制的阻抗环境,但是受到电气路径的信号完整性的限制,因为两个配合部件需要传输线的相对长的变化,这可能引起反射并且限制系统的带宽。
又一现有技术是如下连接器,该连接器将受控阻抗线缆端接到连接器,连接器使用顺应性“销”压入诸如PCB的平面装置的孔中。通常要求这些孔较大,这也可能限制系统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端接具有顺应性接触件的受控阻抗线缆的设备和方法,顺应性接触件可以与电气装置上的导电垫和连接盘直接配合。端接器用于与具有一个或更多个信号导体的受控阻抗线缆一起使用,每个信号导体被电介质围绕。具有可选引流线的接地屏蔽围绕电介质,并且护套覆盖接地屏蔽和引流线。
本发明的终端头10具有两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采用锚块、用于信号导体的顺应性信号接触件、用于接地屏蔽的顺应性接地接触件、以及安装到锚块和线缆的夹。顺应性接触件可以具有多个不同构造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构造。每种构造具有从接触件的主体向外延伸的弹簧指。
非导电锚块保持顺应性接触件和夹。锚块具有线缆表面以及邻接该装置的表面中的信号接触通道和地接触通道,在线缆表面处线缆进入锚块。接触件被从通道前壁延伸到通道中的柄保留在通道中。
夹将线缆保持到锚块,为线缆提供应变消除(strain relief),并且为接触件与装置提供顺应性压力。夹有平坦主体、压缩臂、夹具和钩。夹具从夹主体的后部以相对于锚块离开约45°角延伸。夹具具有围绕线缆延伸并牢固地抓住线缆的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6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UE位置的侧链路DM-RS生成
- 下一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