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9473.3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3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尾知修平;由上刊;斋藤俊;吉田敬;松田祥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29C51/10;B29C51/12;B32B27/08;B32B27/22;B32B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薄膜 制造 方法 三维 成形 | ||
提供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溶胀得以抑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装饰薄膜、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有: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第1层,其包含选自由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氨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和第2层,其包含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以及基于选自由乙烯基醚、乙烯基酯、烯丙基醚及烯丙基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非氟单体的单元,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比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超过0度且为50度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用内外饰部件等领域中使用的三维成形品的表面,有时出于外观性的赋予、表面的保护的目的而实施基于装饰薄膜的装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饰薄膜,其在包含聚氯乙烯的层上配置氟树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85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构成氟树脂层的材料,已知有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的各种含氟聚合物。
本发明人等参考专利文献1,在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上配置包含规定的含氟聚合物的层,结果发现,有时增塑剂转移到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从而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发生溶胀。
因此,在基材薄膜与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之间插入其他层来防止增塑剂的转移,结果有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溶胀得以抑制、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装饰薄膜。
另外,本发明课题还在于提供带装饰薄膜的三维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问题。
(1)一种装饰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有:
包含增塑剂的基材薄膜;
第1层,其包含选自由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及聚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和
第2层,其包含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含:基于氟烯烃的单元、以及基于选自由乙烯基醚、乙烯基酯、烯丙基醚及烯丙基酯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非氟单体的单元,
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比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大,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超过0度且为50度以下。
(2)根据(1)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包含有机硅系表面调节剂或氟系表面调节剂。
(3)根据(1)或(2)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10度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第2层的第1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与前述第1层的第2层侧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之差为30度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薄膜,其中,前述含氟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9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