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0086.1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露野円丈;平尾高志;松下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5/18;H02M7/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模块 | ||
1.一种功率模块,其具有俯视下为多边形状的模块主体,该功率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1有源元件,它们构成上臂电路和下臂电路中的一方;
多个第2有源元件,它们构成上臂电路和下臂电路中的另一方;
第1导体,其供所述多个各第1有源元件的集电极连接;
第2导体,其供所述多个第2有源元件的发射极连接;
交流侧端子,其从所述模块主体的一边突出;
正极侧端子及负极侧端子,它们从所述模块主体的不同于所述一边的另一边突出;
中间电极部,其连接所述第1导体与所述第2导体;以及
第1集电极感测线路,其通过第1感测连接部连接所述第1有源元件的所述集电极与所述第1导体,
所述中间电极部配置在所述多个第1有源元件当中离所述交流侧端子最近的所述第1有源元件附近,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多个第1有源元件当中离所述交流侧端子最远的所述第1有源元件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导体,其隔着所述第2有源元件与所述第2导体相对;第4导体,其隔着所述第1有源元件与所述第1导体相对;以及第2集电极感测线路,其通过第2感测连接部连接所述第2有源元件的所述集电极与所述第3导体,
所述第2感测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多个第2有源元件当中离所述正极侧端子及所述负极侧端子最远的所述第2有源元件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主体具有矩形形状,在将连结所述正极侧端子与所述交流侧端子的直线定义为第1线段、将连结所述负极侧端子与所述交流侧端子的直线定义为第2线段、将连结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与所述第2感测连接部的直线定义为第3线段的情况下,所述交流侧端子、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感测连接部配置成所述第3线段与所述第1线段及所述第2线段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有元件排列区域,在该元件排列区域中,所述多个第1有源元件从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侧相互空出间隔而沿所述一边朝所述交流侧端子排列,从所述交流侧端子观察,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配置在元件排列区域内离得最远的有源元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体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有源元件侧的元件侧区域部和设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有源元件侧相反那一侧的线路侧区域部,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通过金属接合构件连接至所述线路侧区域部,所述交流侧端子连接至所述元件侧区域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侧端子与所述第1导体的所述元件侧区域部形成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感测连接部设置在形成于绝缘板的一面上的集电极感测线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00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点焊方法和焊接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单束等离子体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