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0135.1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久木田知之;山田贵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06 | 分类号: | E05B79/06;E05B8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佟胜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把手 装置 | ||
1.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在车门(D)的外侧板(11)设置有开口部(26),具有插入孔(29)的把手基座(25)以在将该把手基座(25)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26)插入所述外侧板(11)内的同时封闭所述开口部(26)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门(D),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外侧板(11)的外侧进行开门操作的外把手(12)的连结臂部(16)以能够在所述外把手(12)的非操作状态下的非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外把手(12)的开门操作结束状态下的开门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插入孔(29),与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36)以能够在与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非操作位置对应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夹设于所述把手基座(25)与所述把手杆(36)之间且对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的复位弹簧(35)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在处于组装有与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所述把手杆(36)的状态的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组装时,在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无法进行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但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允许进行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
所述车门的外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两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35b)和第二卡合部(35c)且使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即,在使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组装时插入至所述开口部(26)的所述连结臂部(16)处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的组装结束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在所述把手杆(36)设置有供将该把手杆(3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支轴(37)贯穿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36a),所述复位弹簧(35)是具有围绕所述支承筒部(36a)的线圈部(35a)、设置于该线圈部(35a)的一端部且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以及以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线圈部(35a)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的扭转弹簧,能够抵接于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的按压抵接部(48)以能够对应于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结臂部(16),在所述把手基座(25)设置有伴随着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引导的凸轮部(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未经本田制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01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辅助器具及内窥镜
- 下一篇:放射治疗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