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0783.7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藏田崇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1/00;B60C9/22;B60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充气轮胎(10)包括:一对胎圈芯(12A);胎体(18),其跨一对胎圈芯(12A)地形成;带束层,其具有树脂主体(12B)和加强帘线(12A),该树脂主体(12B)呈环状,由树脂形成,配置在胎体(18)的轮胎径向内侧,该加强帘线(12A)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埋设在树脂主体(12B)中;以及加强层(30),其配置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具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45°以内的角度延伸的纤维帘线(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带束层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汽车的充气轮胎,通常是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具备带束的构造,该带束包括加强层和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帘线而构成的两张以上的倾斜带束帘布等(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244930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0741号公报(专利文献2))。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2的充气轮胎通过具备两张以上的倾斜带束帘布来确保面内剪切刚度,但由于帘布、加强层的层数较多,因此轮胎的轻量化变得困难。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兼顾带束的面内剪切刚度的确保和轮胎轻量化的充气轮胎。
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其跨所述一对胎圈芯地形成;带束层,其具有树脂主体和加强帘线,该树脂主体呈环状,由树脂形成,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内侧,该加强帘线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埋设在所述树脂主体中;以及加强层,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具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45°以内的角度延伸的纤维帘线。
第1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在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具备带束层,该带束层具有树脂主体和埋设在树脂主体中的加强帘线。在带束层中,加强帘线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通过这样在加强帘线之间配置树脂主体,从而与在加强帘线之间配置橡胶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面内剪切刚度,并且也能够谋求轮胎的轻量化。
这样能获得较高的面内剪切刚度,另一方面,带束层的树脂主体容易在沿着加强帘线的方向上发生龟裂。在技术方案1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表面配置有具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45°以内的角度延伸的纤维帘线的加强层,因此能够抑制带束层被沿轮胎宽度方向拉拽的变形,从而提高带束层的耐久性。
在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所述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10°以内的角度延伸。
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由于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10°以内的角度延伸,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带束层被沿轮胎宽度方向拉拽的变形。
在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加强层设为所述带束层的带束宽度的1/4以上的宽度。
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由于至少在带束宽度的1/4的范围内配置有加强层,因此能够抑制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变形。
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在轮胎胎侧部的所述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具有胎侧加强部,所述加强层与所述胎侧加强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在轮胎径向上重叠。
根据第4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由于利用加强层和胎侧加强部在从轮胎胎侧部直到带束层的范围内连续地进行加强,因此在内压较低的状态下行驶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带束层的变形,维持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谋求兼顾面内剪切刚度的确保和轮胎轻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0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选择性抑制肌球蛋白2同工型的药学有效化合物
- 下一篇:单个磁性层微波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