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2294.5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2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西北直子;瀬口英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C08G18/00 | 分类号: | C08G18/00;C08G18/18;C08G18/64;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味 聚氨酯 泡沫 制造 多元 组合 | ||
本发明为一种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其包含多元醇和反应型胺催化剂,且满足以下条件(1)~(3)中的1个以上:(1)前述多元醇为经还原处理的多元醇;(2)前述多元醇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在重复单元中具有氨基的胺系聚合物;(3)前述多元醇组合物进一步包含还原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21244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尽量不使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醛类(甲醛等)、胺类、苯乙烯等发生扩散。这种状况对于汽车等的车厢内也是同样的,逐渐需要VOC对策。醛类所包含的甲醛对于人体具有有害性已广为人知,但针对汽车等的车厢内用构件等,由VOC产生的异味也成为明显的问题。
例如,车辆座椅片材用衬垫中使用缓冲性高的软质氨基甲酸酯泡沫。若这些氨基甲酸酯泡沫包含氨基甲酸酯泡沫用原料所含的醛类、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时产生的醛类,则其会自衬垫扩散,因此,要求降低这些醛类的发生。
此外已知的是:若使用对于异氰酸酯不具有反应性的非反应型叔胺催化剂作为聚氨酯制造用催化剂,则出于室内环境及其它原因,在形成车辆座椅片材用衬垫后,胺催化剂也会缓缓地挥发而成为异味的原因,此外,会发生汽车玻璃的表面模糊或者仪表板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白化或聚氯乙烯黄变的问题(起雾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使用对于异氰酸酯具有反应性的反应型胺催化剂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3)。反应型胺催化剂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而进入氨基甲酸酯泡沫中,因此,能够降低从氨基甲酸酯泡沫挥发的胺量。但是,即使使用反应型胺催化剂,有时氨基甲酸酯泡沫中包含的醛类也会变高。
进而,在氨基甲酸酯泡沫的制造中使用聚合物多元醇时,源自该聚合物多元醇的苯乙烯会挥发,该苯乙烯也成为异味的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99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521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94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以往已知为了抑制异味而使用反应型胺催化剂,但即使使用反应型胺催化剂,也存在氨基甲酸酯泡沫中包含的醛类的量变高的情况,有时无法充分地抑制异味。
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尽管使用有时会导致有害醛类增加的反应型胺催化剂,也能够制造不仅是醛类受到抑制,且对用户等带来不适感的异味的原因的胺、苯乙烯等VOC的产生也综合受到抑制的低异味聚氨酯泡沫的多元醇组合物。
[1]一种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其包含多元醇和反应型胺催化剂,且满足以下条件(1)~(3)中的1个以上。
(1)前述多元醇为经还原处理的多元醇。
(2)前述多元醇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在重复单元中具有氨基的胺系聚合物。
(3)前述多元醇组合物进一步包含还原剂。
[2]根据[1]所述的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在前述条件(3)中,在包含前述还原剂的基础上,还包含碱性化合物和水。
[3]根据[1]所述的低异味聚氨酯泡沫制造用多元醇组合物,其进一步至少满足上述条件(2)和(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22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