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和基于多个外部电子装置的状态的多无线传输电力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5010.8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河民喆;金光燮;金起铉;金东照;金志元;金智惠;卢润侹;宋昑洙;吴彰学;李暻敏;郑亨九;洪宗徹;尹勇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20;H02J50/40;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朱志玲;田方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基于 外部 状态 无线 传输 电力 控制 方法 | ||
公开了与电子装置有关的各种实施例,并且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可包括:多个线圈;第一电力产生电路,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第二电力产生电路,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以及控制电路,其中,当在通过经由第一电力产生电路使用第一频率向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第一电力的情况下检测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的接近时,控制电路使第二电力产生电路的频率被配置为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以便向第二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第二电力。其他实施例可以是可能的。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地传输电力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许多电子装置最近使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进行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充电。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无线电力传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具有频率的电磁波并且在没有传输线的情况下将能量无线地传送到负载的技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是在无需经由单独的连接器在电力接收装置与电力发送装置之间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将电力从电力发送装置无线地传送到电力接收装置从而对电力接收装置的电池充电的技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包括磁感应方案和磁共振方案,并且可存在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磁感应方案-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是通过使用在线圈中感应的磁场来传送电力的方案,并且还是通过使用从经由发送线圈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感应电流经由接收线圈流动来向负载提供能量的技术。磁感应方案的典型标准包括无线电力联盟(wireless powerconsortium,简称WPC)、电力事务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简称PMA)等,并且诸如用于WPC的110至205kHz、以及用于PMA的227至357kHz以及118至153kHz的指定频带可用作用于电力发送的频率。
磁共振方案-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是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谐振现象来发送和接收电力的技术,磁共振方案的典型标准包括无线电力联盟(A4WP),并且诸如6.78MHz的指定谐振频率可在磁共振方案-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被使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单个无线电力发送装置(例如,电子装置)可在没有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向单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例如,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电力,并且单个无线电力发送装置可向多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例如,第一外部电子装置和第二外部电子装置)中的每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提供电力。
无线电力发送装置可通过使用频率来发送无线电力信号以提供无线电力。例如,如果诸如多无线充电器或多无线充电板等的单个无线电力发送装置使用相同频带或相邻频带来同时向多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提供电力,则可能出现提供给多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中的每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的无线电力传输信号之间的干扰。由于干扰的出现,每个无线电力传输信号的相位可能改变,每个无线电力传输信号的电场强度(例如,H场强度)可能增大,并且电磁干扰(EMI)、辐射发射(RE)或传导发射(CE)可能出现。由于H场强度、EMI、RE或CE,电力发送装置和所述多个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可能导致故障。
各种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不同频带或非相邻频带向多个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电力来防止H场强度、EMI、RE或CE的出现的电子装置,以及一种基于多个外部电子装置的状态的多无线传输电力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包括多个线圈、电连接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的第一电力产生电路、电连接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的第二电力产生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电路可控制当在通过使用第一电力产生电路向第一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第一电力的情况下检测到第二外部电子装置的接近时,并且将第二电力产生电路的频率设置为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以向第二外部电子装置提供第二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5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