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止门内侧形成水滴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及利用此烘干门内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5018.4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尹秉秀;姜兑炅;白仁奎;金孝星;李景洙;申京澈;朴一松;李东勋;金镇民;许诚桓;崔贤锔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唯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58/10 | 分类号: | D06F58/10;D06F58/20;D06F58/22;D06F35/00;D06F73/00;D06F58/45;D06F10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小京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内侧 形成 水滴 多功能 收纳 系统 利用 烘干 方法 | ||
1.一种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所述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
收纳室(100);
机械室(200),设置在所述收纳室(100)一侧
循环空气流入口(141)及循环空气流出口(142),连通所述收纳室(100)和所述机械室(200);以及
门(600),设置在所述收纳室(100)和机械室(200)的前面,并且
所述机械室(200)包括:
吸气口(210)和排气口(250),与外部气体连通;以及
风扇单元(230),将外部气体吸入至所述吸气口(210)并排出至所述排气口(250),或者将所述收纳室(100)内部空气吸入至所述循环空气流入口(141)并排出至所述循环空气流出口(142),
其中,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机械室的前面,面向所述门的内侧面,
在关闭所述门(600)、打开所述吸气口(210)及排气口(250)并且封闭所述循环空气流入口(141)及循环空气流出口(142)的状态下,运行所述风扇单元(230),使得空气通过所述吸气口被吸入,吸入的空气在所述机械室内部流动,然后通过所述排气口被排除,从而执行门烘干模式以烘干所述门(600)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在所述收纳室(100)的上端部设置包括再循环风扇的再循环模块(300),所述再循环模块(300)向所述收纳室(100)内部的下方吐出空气,
在烘干所述收纳室(100)的收纳室烘干模式中,在所述循环空气流入口(141)及循环空气流出口(142)被封闭的状态下运行所述再循环风扇,
烘干所述门(600)内侧的门烘干模式及所述收纳室烘干模式同时被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所述机械室(200)还包括:
清洁过滤器单元(219),过滤从所述吸气口(210)吸入的外部气体,
所述门(600)在一侧形成排气门(650),并且所述门(600)被形成为覆盖除了所述吸气口(210)之外的所述机械室(200)和收纳室(100)的前面,
在过滤外部气体的空气清洁模式中,所述循环空气流入口(141)及循环空气流出口(142)被封闭,所述吸气口(210)、排气口(250)及排气门(650)被打开,
在所述门烘干模式及收纳室烘干模式中,所述排气门(650)被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关闭所述门(600)时,所述排气门(650)形成在与所述机械室(200)的排气口(250)相对面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所述多功能收纳系统包括:
除湿部(260),除湿流动所述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
循环过滤器单元(229),向通过所述循环空气流入口(141)供给到所述收纳室(100)的循环空气供给水分;以及
除湿风扇(290),设置在所述排气口(250)侧,
所述除湿风扇(290)烘干从所述排气口(250)排出的循环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以从所述排气口(250)吐出的空气的方向为基准,所述除湿风扇(290)设置在所述排气口(250)的端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所述除湿风扇(290)被形成为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气口(250)的两端部侧,并且以相互面对的方向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收纳系统,其中,所述除湿风扇(290)被形成为设置在所述排气口(250)内的侧端部,并且与从所述排气口(250)吐出的空气方向垂直的方向送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唯怡株式会社,未经科唯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50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