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DRX模式的链路故障恢复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0033.8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权;本特·林多夫;拉马·库马尔·莫匹代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28 | 分类号: | H04W76/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丽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rx 模式 故障 恢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DRX模式的链路故障恢复的客户端设备(100)和网络接入节点(300)。如果客户端设备(100)与网络接入节点(300)处于非DRX模式操作,则客户端设备(100)根据第一链路恢复过程执行波束/链路监测;如果客户端设备(100)与网络接入节点(300)处于C‑DRX模式操作,则客户端设备(100)根据第二链路恢复过程执行波束/链路监测。因此,可以实现优化的波束监测。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对应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C-DRX模式的链路故障恢复的客户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节点。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对应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连接模式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C-DRX)是3GPP新空口(new radio,NR)中降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功耗的关键特征。在C-DRX模式,UE不需要连续监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DRX周期由活动时间和休眠时间组成,分别对应活动状态和休眠状态。活动时间包括drx-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DL、drx-RetransmissionTimerUL或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运行期间的时间;或者,调度请求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发送并且处于等待处理(pending)状态;或者,在成功接收到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之后,没有接收到指示寻址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实体的C-RNTI的新传输的PDCCH,该随机接入前导码不是由MAC实体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选择的。在活动时间,UE打开接收器,监听PDCCH,并接收下行(downlink,DL)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休眠时间,UE可以关闭很大一部分硬件,特别是RF电路。在非DRX模式,UE始终打开接收器并保持活动状态。图6示出了DRX周期期间的UE活动。在DRX中,将时间划分为长DRX周期(“Long_DRX_cycle”),其中,持续定时器(“On_Duration_Timer”)标识UE需要监听PDCCH的时间。一旦接收到数据,UE激活不活动定时器,一旦超时,UE返回休眠状态,直到下一个持续周期。
应注意,在本发明中,波束故障恢复、链路故障恢复和链路恢复指同一概念。因此,这些术语可以互换使用。
在波束故障恢复过程中,UE通过高层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显式地或在没有高层参数failureDetectionResources的情况下隐式地配置一组CSI-RS和/或SS/PBCH块,用于无线链路监测。UE监测Candidate-Beam-RS-List中参考信号的无线链路质量。当UE用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集合中的所有对应的资源配置的无线链路质量低于门限值Qout,LR时,UE中的物理层向高层提供指示。当无线链路质量低于门限值Qout,LR时,物理层将周期通知高层,所述周期由UE用来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集合中的周期性CSI-RS配置或SS/PBCH块的最短周期和2毫秒中的最大值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用于规避或解决传统解决方案的缺点和问题。
上述和其它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主题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提供了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客户端设备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该客户端设备用于:
如果客户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节点处于非DRX模式操作,则根据第一链路恢复过程执行波束/链路监测;
如果客户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节点处于C-DRX模式操作,则根据第二链路恢复过程执行波束/链路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0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