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执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1239.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2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S·P·德洛佩罗;H·卡罗兰;E·戈德瓦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F2/20;A61M5/32;A61M16/00;A61M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朱海涛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执行 气管 切开 系统 设备 方法 | ||
本文描述了用于创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设备、系统和方法。一种系统可以包括充胀组件和导丝组件。充胀组件可以包括细长管、可充胀构件和磁性构件。细长管可以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可以限定管腔。可充胀构件可以联接至细长管的第一端部并且可以流体地联接至管腔,使得可充胀构件可以经由管腔接收流体。磁性构件可以联接至细长管的第一端部,使得磁性构件的运动可以引起细长管的第一端部的相对应运动。导丝组件的导丝的第一端部可以包括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被配置为联接至可充胀构件,使得细长管的平移使导丝组件平移。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8年6月1日提交的题为“Systems,Apparatus,and Methodsfor Performing a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679,282以及于2018年9月7日提交的题为“Systems,Apparatus,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728,450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些申请中的每个的全部内容由此通过参考明确地包含于此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创建经皮气管切开术以经由穿过患者颈部的路径进入患者气管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患者患有损害患者呼吸能力的医疗状况。在这种患者中,气管切开术会是有益的。对于一些患者而言,因为经皮气管切开术比开放式外科气管切开术更安全且更便宜,所以经皮气管切开术是比开放式外科气管切开术更可取的手术。一些经皮气管切开术技术包括Ciaglia技术(连续的或一步的扩张)、Griggs技术(线钳)和经喉气管切开术(或Fantoni)技术。通常,经皮气管切开术要求安全地穿刺患者的前气管并且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Seldinger technique)插入导丝。典型地,用于穿刺和随后的导丝插入的进入部位是在第一气管环与第二气管环之间或在第二气管环与第三气管环之间。
然而,识别出用于气管穿刺的理想部位可以具有挑战性。诸如支气管镜检查和超声波之类的高级工具已经用于改善体检标志。像许多高级程序工具一样,支气管镜可以是昂贵的,存在无菌问题,会发生故障并且经常缺乏即时可用性。尽管超声波与支气管镜检查不同可以识别出气管环、甲状腺峡部和近端血管以能够更安全地插入针头,但仅超声波缺乏使后气管可视化的能力,并且因此患者可以有气管后壁损伤的风险。在不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情况下,在扩张的经皮气管切开术期间不能接近受损的后壁。此外,标准的支气管镜常常在经皮气管切开术过程期间抑制患者的足够通气,从而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
因此,需要用于执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其降低患者的风险并且允许快速地且容易地执行经皮气管切开术。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用于执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系统包括充胀组件和导丝组件。充胀组件可以包括细长管、可充胀构件和磁性构件。细长管可以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可以限定管腔。可充胀构件可以联接至细长管的第一端部并且可以流体地联接至管腔,使得可充胀构件可以经由管腔接收流体。磁性构件可以联接至细长管的第一端部,使得磁性构件的运动可以引起细长管的第一端部的相对应运动。导丝组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导丝。导丝组件的第一端部可以包括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被配置为联接至可充胀构件,使得细长管的平移使导丝组件平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导丝放置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是人体解剖结构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2C是与根据实施例的图1的导丝放置系统的一部分接合的人体解剖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M是根据实施例的处于操作的各个阶段中的导丝放置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1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成和测试含水气体流的方法
- 下一篇: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模组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