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机动车辆上简化组装发动机下护板及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2705.9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8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昆汀·吉拉顿;罗南·布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B60R13/08;B62D65/02;B62D6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翟卫华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简化 组装 发动机 下护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前立面下横梁(2)和发动机下护板(4)。护板(4)包括前边缘(6),该前边缘具有分别与前立面下横梁(2)中的孔(10)接合的钩(8);该钩(8)和该孔(10)为L形,以便在将护板(4)安装到车辆上时,将钩(8)竖直插入开口(10),然后纵向平移,以确保对钩(8)的横向保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机动车辆上安装发动机下护板(4)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领域,更特别地涉及机动车辆的发动机下护板领域。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辆通常包括发动机下护板,该发动机下护板设置在车辆下面并紧固至车辆前立面的下横梁。在装配线上将防护板组装到机动车辆横梁上时,有些防护板可能在与车辆紧固前从车辆上掉落,特别是由于在组装线上移动时突然运动。因此,这可能导致对组装线的干扰风险以及对负责安装的操作员的安全危险。
公布的专利文献FR 2 987 806 A1公开了一种由后整流罩或车辆下后护板和导流板组成的装置,该导流板设置在护板后面并覆盖该护板的至少一个后凸缘。护板和导流板是两个分开的部件并且各自包括凸台,凸台成对地形成气流通道。护板包括安置在导流板的隆起上的纵向肋。该装置包括安装成支撑护板内表面的加强梁。加强梁包括将护板紧固在梁上的凹槽。
公布的专利文献US 2017/0120969 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发动机下护板。发动机下护板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发动机下护板包括一组与机动车辆方向平行的肋。护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诸如螺钉和螺母地紧固装置组装。
上述现有技术并未公开允许在机动车辆上、更特别地是在机动车辆前立面的下横梁上组装发动机下护板时确保充分保持该发动机下护板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更特别地,本发明旨在提供允许在车辆上组装发动机下护板时确保该发动机下护板充分保持在机动车辆上的解决方案。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简单、经济并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前立面下横梁和发动机下护板,其显著之处在于,护板包括前边缘,该前边缘具有分别与前立面下横梁内的孔接合的钩;该钩和孔为L形,以便当在车辆上安装护板时,钩竖直插入孔,然后纵向平移,以确保对钩的横向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孔的L形与钩的L形方向相反,以便当在车辆上安装护板时,将钩竖直插入孔中以及在孔中纵向平移该钩之间,需要横向平移该钩。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前立面下横梁具有上表面,该上表面具有与钩接触的接触区域,该区域具有有利于钩的纵向平移的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与钩接触的接触区域各自在该钩因横向平移而形成的位置和该钩因纵向平移而形成的位置之间形成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钩中的每一个包括纵向分支、横向端部分支、以及连接这些分支的弯头,分支和弯头对应该钩的L形。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对于钩中的每一个,该弯头是第一弯头,纵向分支具有与第一弯头邻接的第二弯头。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孔中的每一个包括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这些部分形成孔的L形。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孔的横向部分以与钩的横向端部分支方向相反的方式定向,并且/或者孔的纵向部分以与钩的纵向分支方向相反的方式定向。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机动车辆上安装发动机下护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车辆上安装发动机下护板;(b)紧固发动机下护板;显著之处在于,车辆是根据本发明的;并且,步骤(a)包括以下子步骤:当护板竖直时,钩竖直插入前立面横梁的孔中;纵向平移护板和钩;围绕钩朝车辆底部枢转护板。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步骤(a)包括插入子步骤和平移子步骤之间的中间子步骤:横向平移钩和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2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