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2762.7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惠贞;亚历山大·乔安·玛利亚·戈伊利特舍克埃德勒冯埃尔布瓦特;维贾伊·南贾;普拉泰克·巴苏马利克;约阿希姆·勒尔;拉维·库奇波特拉;罗伯特·T·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戚传江;穆森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同步 信号 物理 广播 信道 时机 | ||
公开了用于识别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一种方法(900)包括识别(902)被配置成实现接收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的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所述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的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的第一数量大于所述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中的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的最大允许数量。方法(900)包括在所述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的一部分上接收(904)所述多个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Hyejung Jung于2018年8月10日提交的,标题为“用于在未许可频谱中接入网络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APPARATUSES,METHODS,AND SYSTEMS FOR ACCESSING ANETWORK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717,73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主题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识别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时机。
背景技术
在此定义以下缩写,在以下描述中至少引用其中一些缩写: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第四代(“4G”)、第五代(“5G”)、5G系统(“5GS”)、肯定确认(“ACK”)、聚合等级(“AL”)、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接入网络(“AN”)、接入点(“AP”)、认证服务器功能(“AUSF”)、波束故障检测(“BFD”)、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基站(“BS”)、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带宽(“BW”)、带宽部分(“BWP”)、载波聚合(“CA”)、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BRA”)、空闲信道评估(“CCA”)、控制信道元素(“CCE”)、循环延迟分集(“CDD”)、码分多址(“CDMA”)、控制元素(“CE”)、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闭环(“CL”)、协作多点(“CoMP”)、信道占用时间(“COT”)、循环前缀(“CP”)、循环冗余校验(“CRC”)、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公共搜索空间(“CSS”)、控制资源集(“CORESET”)、设备对设备(“D2D”)、双重连接(“DC”)、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DFTS”)、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DL”)、解调参考信号(“DMRS”)、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发现参考信号(“DRS”)、非连续接收(“DRX”)、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增强型空闲信道评估(“eCCA”)、EPS连接管理(“ECM”)、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演进型节点B(“eNB”)、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演进的分组系统(“EPS”)、演进型通用陆地接入(“E-UTRA”)、演进型通用陆地接入网络(“E-UTRAN””)、基于帧的设备(“FBE”)、频分双工(“FDD”)、频分复用(“FDM”)、频分多址(“FDMA”)、频分正交覆盖码(“FD-OCC”)、5G节点B或下一代节点B(“gNB”)、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保护期(“GP”)、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全球唯一的临时UE标识符(“GUTI”)、归属AMF(“hAMF”)、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切换(“HO”)、归属PLMN(“HPLMN”)、家庭订户服务器(“HSS”)、身份或标识符(“ID”)、信息元素(“IE”)、工业物联网(“IIoT”)、国际移动设备身份(“IMEI”)、国际移动用户身份(“IMSI”)、国际移动电信(“IMT”)、物联网(“IoT”)、层2(“L2”)、授权辅助接入(“LAA”)、基于负载的设备(“LBE”)、先听后讲(“LBT”)、逻辑信道(“LCH”)、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对数可能性比率(“LLR”)、最低有效位(“LSB”)、长期演进(“LTE”)、多址(“MA”)、媒体访问控制(“MAC”)、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调制编译方案(“MCS”)、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主信息块(“MIB”)、多输入多输出(“MIMO”)、移动性管理(“MM”)、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大规模MTC(“mMTC”)、最大功率降低(“MPR”)、最高有效位(“MSB”)、机器类型通信(“MTC”)、多个TRP(“multi-TRP”)、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非接入层(“NAS”)、窄带(“NB”)、否定确认(“NACK”)或(“NAK”)、网络实体(“NE”)、网络功能(“NF”)、下一代RAN(“NG-RAN”)、非正交多址(“NOMA”)、新无线电(“NR”)、网络存储库功能(“NRF”)、网络切片实例(“NSI”)、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SSAI”)、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SSF”)、网络切片选择策略(“NSSP”)、运维系统(“OAM”)、正交频分复用(“OFDM”)、开环(“OL”)、其它系统信息(“OSI”)、功率角频谱(“PAS”)、物理广播信道(“PBCH”)、功率控制(“PC”)、LTE到V2X接口(“PC5”)、主小区(“PCell”)、策略控制功能(“PCF”)、物理小区ID(“PCID”)、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组数据融合协议(“PDCP”)、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图样分割多址接入(“PDMA”)、分组数据单元(“PDU”)、寻呼帧(“PF”)、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功率余量(“PH”)、功率余量报告(“PHR”)、物理层(“PHY”)、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寻呼时机(“PO”)、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资源块(“PRB”)、主辅小区(“PSCell”)、主同步信号(“PSS”)、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准同位或者准共置(“QCL”)、服务质量(“QoS”)、正交相移键控(“QPSK”)、注册区域(“RA”)、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随机接入信道(“RACH”)、随机接入前导标识(“RAPID”)、随机接入响应(“RAR”)、资源块(“RB”)、资源元素(“RE”)、资源元素组(“REG”)、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无线电链路监测(“RLM”)、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RS”)、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无线电资源管理(“RRM”)、资源扩展多址(“RSMA”)、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往返时间(“RTT”)、接收(“RX”)、稀疏代码多址接入(“SCMA”)、调度请求(“SR”)、探测参考信号(“SRS”)、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辅小区(“SCell”)、共享信道(“SCH”)、子载波间隔(“SCS”)、服务数据单元(“SDU”)、系统框号(“SFN”)、系统信息块(“SIB”)、系统信息块类型1(“SIB1”)、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订户身份/标识模块(“SIM”)、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服务水平协议(“SLA”)、同步信号/PBCH块测量时间配置(“SMTC”)、会话管理功能(“SMF”)、特定小区(“SpCell”)、单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缩短的TTI(“sTTI”)、同步信号(“SS”)、SS/PBCH块(“SSB”)、辅同步信号(“SSS”)、辅助上行链路(“SUL”)、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跟踪区域(“TA”)、TA指示符(“TAI”)、传输块(“TB”)、传输块大小(“TBS”)、传输配置指示符(“TCI”)、时分双工(“TDD”)、时分复用(TDM)、时分正交覆盖码(TD-OCC)、传输功率控制(“TPC”)、传输接收点(“TRP”)、传输时间间隔(“TTI”)、发送(“TX”)、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DM”)、统一数据存储库(“UDR”)、用户实体/设备(移动终端)(“UE”)、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上行链路(“UL”)、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用户平面(“UP”)、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超可靠性且低延迟通信(“URLLC”)、UE路由选择策略(“URSP”)、LTE无线电接口(“Uu”)、车辆到一切(“V2X”)、访问AMF(“vAMF”)、访问NSSF(“vNSSF”)、访问PLMN(“VPLMN”)、唤醒信号(“WUS”)、互连接口(“X2”)(“Xn”)、以及微波访问的全球互操作性(“WiMA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2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