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醇组合物和聚氨酯泡沫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4126.8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正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18/32 | 分类号: | C08G18/32;C08G18/40;C08G18/50;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洁;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组合 聚氨酯 泡沫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元醇组合物,其中,所含有的聚脲树脂的分散稳定性良好,不仅在制造时、而且随时间推移外观也保持均匀,并且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泡沫显示出优异的阻燃性。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原料用多元醇组合物,其含有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该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是以在分子内具有2个伯氨基和1个以上的聚亚烷基氧基链(a)的化合物(A)以及多异氰酸酯(B)作为必要原料,使(A)具有的伯氨基与(B)具有的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得到的,聚亚烷基氧基链(a)是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1摩尔~100摩尔加成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元醇组合物和使该多元醇组合物与多异氰酸酯成分反应而成的聚氨酯泡沫。更详细而言,涉及包含分散稳定性高的聚脲树脂的多元醇组合物、以及阻燃性优异的聚氨酯泡沫。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聚氨酯泡沫的树脂强度的多元醇,已知在多元醇中含有各种树脂的聚合物多元醇。作为这些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的树脂,已知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脲树脂(非专利文献1)。其中,作为包含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多元醇,可以举出多异氰酸酯加成聚合多元醇(PIPA多元醇),作为包含脲树脂的多元醇,可以举出脲分散多元醇(PHD多元醇)。
对于聚氨酯泡沫来说,在建材、汽车的发动机室、铁路车辆、飞机等用途中,除了机械强度以外,还要求严格的阻燃性。但是,在这些聚合物多元醇中,包含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的多元醇虽然苯乙烯/丙烯腈树脂在多元醇中的沉降稳定性良好,但无法期待阻燃性。另一方面,包含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脲树脂的多元醇虽然能够期待氨基甲酸酯泡沫的阻燃性的提高,但各树脂在多元醇中的沉降稳定性存在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POLYOLS FOR POLYURETHANES、第1卷、第2版(2016年出版)、197~253页、作者Mihail Ionescu、出版社Smithers RapraTechnology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醇组合物,其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而得到的聚氨酯泡沫显示出优异的阻燃性和强度物性。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醇组合物,其中,所含有的聚脲树脂的分散稳定性非常良好,不仅在制造时、而且随时间推移外观也保持均匀,所含有的树脂不会析出、凝集或沉降而分离。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原料用多元醇组合物(D),其含有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C),该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C)是以在分子内具有2个伯氨基和1个以上的聚亚烷基氧基链(a)的化合物(A)以及多异氰酸酯(B)作为必要原料,使上述化合物(A)具有的伯氨基与上述(B)具有的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得到的,聚亚烷基氧基链(a)是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1摩尔~100摩尔加成链;以及一种聚氨酯泡沫(F),其是使包含该多元醇组合物(D)的多元醇成分(G)与多异氰酸酯成分(H)反应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多元醇组合物中,所含有的聚脲树脂的分散稳定性高,通过将该多元醇组合物用作多元醇成分,可得到高强度且阻燃性高的聚氨酯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氨酯泡沫原料用多元醇组合物(D)(也简称为多元醇组合物(D))含有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C),该具有脲基的反应产物(C)是以在分子内具有2个伯氨基和1个以上的聚亚烷基氧基链(a)的化合物(A)以及多异氰酸酯(B)作为必要原料,使(A)具有的伯氨基与(B)具有的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得到的。上述聚亚烷基氧基链(a)是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1摩尔~100摩尔加成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4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