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5064.2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5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友田拓也;西山健;田村昌史;黑川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B29D29/10;D06M15/693;F16G1/08;F16G5/06;F16G5/20;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满凤;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传动带 用芯线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是包含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具有附着于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橡胶成分,该顺捻绳包含初捻丝,该初捻丝包含碳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碳纤维的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包含该芯线的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在汽车的燃油效率规定的强化进展中,作为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改善对策之一,搭载有怠速停止机构的车辆增加。并且,在从怠速停止状态开始的发动机再起动中,从交流发电机经由多楔带等辅机驱动带对曲轴进行驱动的带式ISG(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起动发电一体机)驱动得到普及。在带式ISG驱动中,与未搭载ISG的通常的发动机相比,辅机驱动带中产生高的动态张力。例如,在未搭载ISG的辅机驱动带中产生的动态张力设为每1mm带宽约70N/mm时,在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辅机驱动带的情况下在带中产生约100N/mm的动态张力。因此,对于在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中使用的辅机驱动用带,为了即使在产生了高的动态张力的情况下也使带的伸长率保持得较小而要求拉伸弹性模量高。以往,作为辅机驱动中使用的多楔带的芯线,一直使用由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这样的弹性模量较高的纤维构成的捻绳,但是,由于动态张力持续增大,现有的弹性模量变得不充分。为了应对高的动态张力,还考虑了增加肋数(使带宽变宽)的对策,但是,在增加肋数的情况下,带轮宽度也增大,因此,从节省空间、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即,要求通过提高带的拉伸弹性模量来提供即使在肋数少的情况下耐久性也高的多楔带。
对于这样的要求,在日本特开昭61-1929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碳纤维的捻线绳作为抗张体的动力传动用带。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如下作用:通过使用碳纤维的捻线绳,改善了耐弯曲疲劳性,走行中的带伸长率减小。
但是,在该文献中,作为带特性的改善手段,只规定了将捻线绳调节成复捻系数为2~4并利用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进行处理的手段。因此,对于辅机驱动用多楔带所要求的性能,难以说专利文献1的带已被充分地优化。
另外,在日本特表2004-5355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作为具有改善后的抗伸长性的动力传递用带,公开了一种包含螺旋绳的拉伸构件的带,所述螺旋绳具有由具有约50~350GPa范围的拉伸弹性模量的碳纤维构成的纱线。在该文献中,作为动力传递用带,记载了V型带、多肋带、齿形动力传递带,在实施例中,使用由396特克斯(tex)的两根碳纤维纱线(相互加捻的两根碳纤维纱线)构成的碳纤维绳制造齿形动力传递带。
但是,在该文献中,对于多楔带没有进行具体研究,具体研究的齿形动力传递带与多楔带的动力传递机构大不相同。另外,在该文献中,虽然规定了碳纤维、捻绳的拉伸弹性模量,但作为带的拉伸弹性模量没有任何规定,也无法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来推测。无论使用拉伸弹性模量多高的原材料或绳,其它因素也都错综复杂。例如,如果带中的绳的根数少,则结果是带的拉伸弹性模量降低,有可能无法用于动态张力高的用途。重要的是带的拉伸弹性模量,即使仅规定碳纤维、捻绳的拉伸弹性模量,作为动态张力高的用途的发明的指定也不充分。另外,对于绳的加捻方式和捻度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9294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35517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05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即使在如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那样产生高的动态张力的用途中也能够以窄的带宽传递动力、耐久性也优良的摩擦传动带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包含该芯线的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未经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5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皮肤上施用的组合物和方法
- 下一篇:有机发光元件、组合物及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