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究气相中浓缩气溶胶颗粒的测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6625.0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D·鲁斯兰奇伯里;R·瓦瑟;E·尼德伯格;R·阿布特;P·伯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威森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5/14;B01D4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究 相中 浓缩 气溶胶 颗粒 测量 系统 | ||
1.一种测量系统(7),其具有测量系统入口(71)和测量系统出口(72),以用于研究气相中气溶胶(2)的浓缩的较大气溶胶颗粒(3),测量系统(7)包括用于分离气溶胶(2)中的细颗粒(21)和部分气相的多级气溶胶颗粒浓缩器(1),以及用于分析较大气溶胶颗粒(3)的测量室(8),其特征在于
i)测量室(8)包括至少一个测量装置(80),用于特别是实时地对较大气溶胶颗粒(3)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测定,以及
ii)气溶胶颗粒浓缩器(1)包括第一虚拟冲击器级(4-1)和至少最后一个虚拟冲击器级(4-x),每个虚拟冲击器级具有样品入口(41)、侧出口(42)和样品出口(43),其中虚拟冲击器级(4)分离具有细颗粒(21)的较大部分的气溶胶(2),并将较大气溶胶颗粒(3)浓缩在较小的气溶胶(2)中,其中气溶胶颗粒浓缩器(1)
-包括气溶胶吸入泵(6),其具有气溶胶入口(61)和气溶胶出口(62),用于在虚拟冲击器级(4)中产生负压,其中第一虚拟冲击器级(4-1)的侧出口(42)连接到气溶胶入口(61)以及
-循环流动通道(64),其中一部分分离的带有细颗粒(21)的气溶胶在循环流中从气溶胶出口(62)返回到气溶胶吸入泵(6)的气溶胶入口(61),其中,至少一个另外的虚拟冲击器级(4-2)和/或最后一个虚拟冲击器级(4-x)的侧出口(42)连接到循环流动通道(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
i)气溶胶吸入泵(6)是径向风扇(60)或带有气泵(66)的静态压力分配装置(65),其中气溶胶吸入口设置在径向风扇(60)的中心或静态压力分配装置(65)的中心和/或
ii)测量系统(1)包括另一个气溶胶吸入泵(9),其设置在测量室(8)和测量系统出口(7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气溶胶颗粒(3)具有至少1μm、优选至少5μm、尤其是至少10μm的颗粒直径,所述颗粒直径根据ISO13320:2009通过光衍射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分析较大气溶胶颗粒(3)的测量装置(80)构成至少一个测量装置i)用于荧光测量(81);ii)用于数字全息测量(82);iii)用于时间分辨散射光测量(83)和/或iv)用于拉曼光谱和/或红外光谱(8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颗粒浓缩器(1)包括至少两个虚拟冲击器级(4),每个虚拟冲击器级具有样品入口(41)、侧出口(42)和样品出口(43),以及至少三个通过所述虚拟冲击器级(4)彼此分离的连接通道(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吸入泵(6)的气溶胶出口(62)连接到a)其余气溶胶通道(63)上,所述其余气溶胶通道(63)去除吸入的含有气溶胶细颗粒(10)的气溶胶的一部分(21-1),并且还连接到b)循环流动通道(64),其中,循环流动通道(64)使吸入的含有气溶胶细颗粒(21)的气溶胶的另一部分(21-2)在循环流中返回到气溶胶吸入泵(6)的气溶胶入口(6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冲击器级(4)满足以下条件:
(St)1/2≥0.4 (1)
其中
St=(dp2*C*uj*ρp)/(9*|*μ) (2)
并且St=斯托克斯数[-],
dp=要浓缩的较大气溶胶颗粒(3)的截止直径[m],
C=坎宁安系数[-]
uj=平均喷射速度[m/s]
ρp=颗粒密度[kg/m3]
I=样品入口的喷嘴直径[m]
μ=动态流体粘度[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威森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斯威森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66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