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波束跟踪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7253.3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兵;埃里克·理查德·施陶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佳;周亚荣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波束 跟踪 | ||
为了采用波束形成来增加信令距离,一个无线设备使用从另一无线设备接收到的信号来训练波束形成器。经训练的波束形成器然后能够经由信号波束与另一个设备进行通信,直到信道条件改变为止。在示例实现方式中,基站(BS)(104)结合为下行链路数据(706)分配资源单元(321)而保留用于波束形成器训练的空中接口资源单元(322)。BS按指示所分配的单元的下行链路数据许可(702)向用户设备(UE)(102)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信(602)。在所保留的单元期间,UE向BS发送能够包括导频信号的上行链路跟踪通信(604)以进行波束形成训练。BS然后使用新近经训练的波束形成器来在所分配的单元期间经由下行链路波束(526)将下行链路数据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道通信(606)来发送。
背景技术
利用蜂窝通信技术,两个端点之间的通信通常具有无线部分和有线部分两者。靠近一方的通信的一部分使用用户设备(例如,智能电话)与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来创立,该基站是较大的通信网络的蜂窝或其他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这种无线连接通常从几英尺延伸到几英里。通信网络还包括或耦合到有线网络。基站因此能够使用有线网络上的有线连接来继续或转发通信。有线网络能够从几十英尺延伸到数百英里。如果另一方也正在使用移动电话,则能够使用另一无线连接来将通信转换回到另一无线部分并路由到另一方。
为了提供语音、图像、视频和其他服务,已经期望无线网络以很少至无明显的延迟处理大量数据。然而,较新的服务有待从蜂窝和其他无线网络要求甚至更多。用户将期望较大的数据带宽和甚至更少的延迟,其被称为等待时间,以适应此类服务。这些新服务包括像从流视频服务以无线方式递送到移动设备的超高清晰度(UHD)视频一样的高带宽应用。此类服务还包括像自主驾驶车辆一样的低等待时间应用,这些自主驾驶车辆彼此通信以避免事故并且因此能够在提供了几乎瞬时的数据通信能力的情况下更安全地操作。像虚拟现实(VR)一样的一些应用将要求提供高带宽和低等待时间两者的组合的数据递送。另外,存在物联网(IoT)的持续发展,这涉及向从医疗设备到安全硬件、从冰箱到扬声器的一切提供无线通信能力,并且向为安全和方便而设计的几乎无所不在的传感器提供无线通信能力。IoT设备的部署意味着数千亿至数万亿的新设备将很快设法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预期当前4G无线网络不能够处理这些新应用的数据带宽和等待时间目标。因此,为了享受这些新应用,正在发展新无线技术。这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技术将采用更高频率的EM波(例如,用于毫米波(mmW)无线连接的6GHz至300GHz)以结合较低的等待时间实现更高的数据带宽。然而,这些新应用和更高的EM频率引入新的且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仍待由当前无线技术克服。
例如,随着大量IoT设备上线,将在更多的无线连接端点之间共享被分配给蜂窝无线使用的EM频谱。另外,利用将在包括5G蜂窝网络的一些无线网络中使用的mmW EM信令,无线信号更迅速地衰减。更具体地,与在无线网络的较早代中使用的那些信令频率相比,mmWEM信号被空气分子和其他环境因素如湿度或物理障碍更迅速地衰减。因此,mmW EM信号不能在其质量下降至无线信号中的信息丢失或者变得不可用的水平之前通过大气行进足够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和制造商正在努力创建新无线信令技术,这些新无线信令技术可能使得能够在蜂窝或其他无线网络中利用这些GHz频率,包括依照5G无线网络标准操作的那些频率。
本背景技术描述被提供来通常呈现本公开的上下文。除非本文另外指示,否则在本节中描述的材料既未被明确地也未被显式地承认为本公开或所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被提供来引入快速波束跟踪的简化构思。在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简化构思。因此,本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必要特征,它也不意供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谷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7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