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7783.8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8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中根康政;大河内克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F16H55/14;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工具 | ||
在便携式切割机等电动工具中,尤其能够降低无负载时的减速齿轮列等的齿轮音。电动工具具有刀具(12)、电动马达(11)和齿轮列(20),其中,电动马达(11)具有马达轴(11a);齿轮列(20)用于将电动马达(11)的旋转输出传递给刀具(12),且齿轮列(20)具有第1齿轮(11g)、中间轴(22)、中间齿轮(21)、最终轴(16)、最终齿轮(26)和弹性部件(31、32),其中,第1齿轮(11g)被马达轴(11a)支承;中间齿轮(21)与第1齿轮(11g)啮合,且被中间轴(22)支承;最终轴(16)的顶端部被安装于刀具(12);最终齿轮(26)与中间齿轮(23)啮合,且被最终轴(16)支承;弹性部件(31、32)被介设于最终轴(16)和最终齿轮(26)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切割机(portable cutting machine)等电动工具。便携式切割机例如通过作业人员手持进行移动操作,使圆板形刀具切入被切割件来进行切割加工。
背景技术
便携式切割机具有以下的驱动路径,即,将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减速后传递到安装有圆板形刀具的输出轴的路径。作为用于使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减速的减速机构,例如使用通过齿轮的啮合而减速的齿轮列。为了使齿轮减速机构紧凑且实现刀具的更大的切割力,而提供了一种通过两级齿轮列对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进行减速的二级减速机构。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9039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94697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24375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97125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齿轮列为主体的减速机构。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二级减速机构。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通过将缓冲部件介设于中间轴之间来降低振动、噪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一级减速机构,其通过间隙较多的间隙配合等松弛连接机构连接第2轴和第2齿轮,并在它们之间介设缓冲部件。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在第2轴与第2齿轮之间沿旋转方向介设有缓冲部件的一级减速机构。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的二级减速机构中,通过将最终齿轮压入到最终轴(输出轴)上而实质上一体化,从而使最终齿轮、最终轴和刀具这三者以较重的质量一体化。因此,由于刀具的旋转而产生的较大的惯性力矩作用在最终齿轮上。并且,马达轴与较重质量的转子一体化。因此,尤其在使刀具空转的无负载时,较轻质量的中间轴受到马达轴和最终轴的惯性力矩的双方的作用而进行不规则旋转。其结果,中间轴在与最终齿轮啮合的驱动侧的中间齿轮之间发生啮合齿相互的排斥反复进行的、所谓的碰撞振动,由此产生无负载时的齿轮音(咔嗒咔嗒音)。另外,在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一级减速机构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质量较轻的中间轴,因此不会产生无负载时的齿轮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便携式切割机等电动工具中降低特别是无负载时的减速齿轮列等的齿轮音。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具有刀具、电动马达和齿轮列,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具有马达轴;所述齿轮列用于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给所述刀具,所述齿轮列具有第1齿轮、中间轴、中间齿轮、最终轴、最终齿轮和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1齿轮被所述马达轴支承;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并被所述中间轴支承;所述最终轴的顶端部被安装于所述刀具;所述最终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并被所述最终轴支承;所述弹性部件被介设于所述最终轴和所述最终齿轮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切割行进的前侧观察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切割机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中的(I)-(I)所示,齿轮列由穿过马达轴、中间轴和最终轴的轴心的剖视向视图表示。
图2是从图1中的箭头(II)方向(旋转刀具侧)观察齿轮列的示意图。
图3是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齿轮缓冲结构的输出轴周边的纵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77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铬吸附材料和燃料电池
- 下一篇:基板支承体及基板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