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遭石油相关物质污染的环境的净化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7949.6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5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坂井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IGA生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C12N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相关 物质 污染 环境 净化 方法 使用 材料 | ||
在利用微生物净化遭石油相关物质污染的环境的技术中,在必要的工事中,所有现有的微生物均存在耐压性差、难以用于通过高压注入到地下深处的问题。另外,通常微生物的生存会受到环境温度等的影响,存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保存条件、环境条件(温度、压力、pH等)的问题。本发明获得了对高温、高压均有耐受性且具有优异的石油相关物质分解能力的微生物,由此,提供使用对温度、pH、压力等环境压力适应性强的生物体的、有用性高且利用了优异的石油相关物质分解能力的生物修复技术、尤其是生物强化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微生物的、遭石油相关物质污染的土或(和)水的净化。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在推进土地的二次开发事业、对土壤污染对策立法,需要开发遭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地、地下水的安全且廉价的净化手段。从1900年代开始,国内外在积极地研究土地(以下也称为土壤)、环境水质的净化对策,供于实际使用的方法也不少,但是大部分方法为洗涤、热处理、抽吸除去等物理处理方法以及利用试剂来分解除去、使其不溶等化学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在分解石油成分的微生物的研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出利用在污染现场生息的微生物进行修复的技术(生物刺激),并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但是,生物刺激存在如下缺点,即,净化是受生息着的微生物的生物功能限定的。目前,作为导入将污染物质完全分解的微生物而进行高效净化的方法,将分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导入污染土壤中并使其高浓度地保持的方法、即生物强化的开发备受人们期待〔非专利文献1〕。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于2005年3月发布了“基于微生物的生物修复的利用指南”,作为将微生物导入土壤中·地下水污染位置进行净化时的指南〔非专利文献2〕。该指南从制度上公开承认了使用微生物的安全性和净化技术方法,但是尚未推广和普及。
对于需要使有用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下选择性活化的生物强化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对含微生物的水溶液加压而进行注入。
到目前为止,作为能够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的实用的微生物,作为石油分解菌,已分离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o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细菌;念珠菌属(Candida)、红酵母属(Rhodotorula)等酵母〔非专利文献3〕。出于将这些具有石油分解能力的微生物投入到遭污染的环境来分解污染物质、实现净化的目的而一直使用的微生物对高分子(碳数30以上)的烃的分解活性低、而且细胞在高压下会死亡,因此,对于注入地下深处而言在技术方面存在待解决的课题。
通常若对微生物菌体加压则会死亡,因此,必须通过加压来注入微生物的土壤中等深部环境处的生物修复极为困难,开发新型技术极具意义。另外,另一方面,关于芽孢杆菌(Bacillus)属内生孢子,有通过压力而活化和杀菌方面的报道〔非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高畑阳:バイオオーグメンテーションの実用化の可能性と課題(生物强化的实用化的可能性和课题)、环境生物技术学会志、第13卷、19-23、2013年。
非专利文献2:微生物によるバイオレメデイエーション利用指針(基于微生物的生物修复的利用指南):2005年3月、经济产业省·环境省。
非专利文献3:どんな微生物が石油を分解するか?(什么样的微生物能分解石油?):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中心主页https://www.nite.go.jp/nbrc/industry/bioreme2009/knowledge/bacteria/bacteria-1.html)。
非专利文献4:西贤司、加藤良、富田守:Bacillus属芽胞の圧力による活性化と殺菌(芽孢杆菌属内生孢子在压力下的活化和杀菌)、酿造协会志、第50卷(第2期)104110,1995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GA生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IGA生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7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