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7969.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9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友裕;赤井真;川原萌;中田加那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主分类号: | B32B27/00 | 分类号: | B32B27/00;B29B9/12;B29B9/16;B29C48/21;B32B27/30;C09J7/38;C09J11/08;C09J1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使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原料粒料与包含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且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液(C)接触,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具有包含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1)和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2);
工序(2),将附着于粒料的水分去除而得到粒料(D);和,
工序(3),由包含工序(2)中得到的粒料(D)的粘合剂原料制作粘合剂组合物,将包含该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剂层进行挤出成型,将该粘合剂层与基材层层叠;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聚合物链段(a2)的含量为5~40质量%,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250000,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0~1.5,
形成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
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粒径分布的D50值为1~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3)中,将粘合剂层和基材层进行挤出成型。
3.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使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原料粒料与包含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且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液(C)接触,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具有包含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1)和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2);
工序(2),将附着于粒料的水分去除而得到粒料(D);
工序(2’),进一步使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与粒料(D)接触而得到粒料(D’);和,
工序(3’),由包含工序(2’)中得到的粒料(D’)的粘合剂原料制作粘合剂组合物,将包含该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剂层进行挤出成型,将该粘合剂层与基材层层叠;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聚合物链段(a2)的含量为5~40质量%,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250000,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0~1.5,
形成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
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粒径分布的D50值为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3’)中,将粘合剂层和基材层进行挤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3’)中,通过熔融混炼进行由包含粒料(D)和粒料(D’)的粘合剂原料制作粘合剂组合物。
6.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上附着有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粒料(D)为:经过使该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原料粒料与包含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且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液(C)接触的工序而得到的粒料(D),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具有包含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1)和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的至少1个聚合物链段(a2),
由包含该粒料(D)的粘合剂原料制作粘合剂组合物,将其粘合剂层进行挤出成型,将该粘合剂层与基材层层叠;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聚合物链段(a2)的含量为5~40质量%,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250000,
所述丙烯酸类嵌段共聚物(A)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0~1.5,
形成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
所述丙烯酸类树脂颗粒(B)的粒径分布的D50值为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可乐丽,未经株式会社可乐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79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基板处理装置及程序
- 下一篇:传感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