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振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9475.9 | 申请日: | 2019-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1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平等拓范;林桓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牛孝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荡器 | ||
一实施方式的光振荡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其透射第一波长的光并反射第二波长的光;第二反射部,其与第一反射部一起形成非稳定谐振腔,并反射第二波长的光;激光介质,其配置在第一反射部与第二反射部之间,能够因第一波长的光的入射而发射第二波长的光;和可饱和吸收部,其配置于在上述一个方向上从激光介质看来与第一反射部相反的一侧,第一反射部在与激光介质相反的一侧具有入射面,第一波长的光入射到该入射面,从上述一个方向看来,第二反射部的大小比第一反射部的大小小,可饱和吸收部的与激光介质相反的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激光介质一侧弯曲的弯曲区域,第二反射部是设置在弯曲区域的表面的电介质多层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振荡器。
背景技术
激光点火、激光加工等领域要求高输出的激光。作为生成高输出的激光的光振荡器,已知非专利文献1~3记载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3记载的光振荡器是被动Q开关型微片激光器,其具有构成谐振腔的一对平面镜、配置于一对平面镜之间的陶瓷制的激光介质和陶瓷制的Q开关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平等拓范,“基于微畴(micro-domain)控制的高功率激光材料”,应用物理,2016年,第85卷,第10号,p.863-869
非专利文献2:Masaki Tsunekann,et.al.,“High Peak Power,Passively Q-switched Microlaser for Ignition Engin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CTRONICS,2010年2月,VOL.46,NO.2,p.277-284
非专利文献3:Masaki Tsunekann,et.al.,“High Peak Power,Passively Q-switched Yb:YAG/Cr:YAG Micro-Laser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CTRONICS,2013年5月,VOL.49,NO.5,p.454-46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调Q激光器的输出与激光腔模的面积成正比。但是,如非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光振荡器那样,在使用平面镜构成谐振腔的情况下,由于激发产生发热而引起热透镜效应,激光腔模半径会自动地变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输出,如非专利文献1所述还可以考虑扩大激发面积,但由于基模无法增大,因此当扩大激发面积时会开始出现高阶模的振荡,光束质量(M2)急剧劣化。此处说明的是光振荡器为调Q激光器的情况,但对于光学参量振荡器(OPO: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之类的基于非线性光学增益的光振荡器也是一样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光束质量劣化的同时实现高输出的光振荡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光振荡器(下称“第一光振荡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其透射第一波长的光,并且反射与所述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光;第二反射部,其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一起形成非稳定谐振腔,在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反射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反射所述第二波长的光;激光介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之间,能够因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入射而发射所述第二波长的光;和可饱和吸收部,其配置于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从所述激光介质看来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相反的一侧,所述可饱和吸收部的透射率随着光的吸收而增大,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在与所述激光介质相反的一侧具有入射面,所述第一波长的光入射到所述入射面,从所述一个方向看来,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大小比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大小小,所述可饱和吸收部的与所述激光介质相反的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所述激光介质一侧弯曲的弯曲区域,所述第二反射部是设置在所述弯曲区域的表面的电介质多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未经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9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