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62588.4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2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宇野拓明;杉江幸弘;三上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06 | 分类号: | C08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烯烃 树脂 发泡 | ||
提供即使不混配特别的添加剂,也抑制雾化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是将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交联并发泡而成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得的提取离子色谱值在10~15分钟的强度峰为200,000以下。优选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树脂中,50质量%以上为聚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雾化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背景技术
在车顶材料、车门、仪表板等汽车用内装材料中,广泛使用了将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进行了二次加工的物质。在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的制造中,一般使用偶氮二甲酰胺等热分解型发泡剂作为发泡剂。热分解型发泡剂在发泡后使微量的分解残渣物残存在树脂中,但该分解残渣物的一部分具有升华性,因此有时成为雾化的原因。所谓雾化,是由作为内装材料而使用的树脂材料、树脂发泡体产生的微量的升华物附着于前窗玻璃等的内面而使浑浊产生的现象。
以往,为了防止以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原因的雾化,研究了与偶氮二甲酰胺一起,混配了选自碱性镁化合物和碱性钙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的发泡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通过专利文献1的发泡剂组合物而形成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中,产生巨大气泡,发泡体的外观易于恶化。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研究了与偶氮二甲酰胺一起,将平均粒径为0.1~15μm的碱性镁混配于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32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15870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虽然要求即使不混配专利文献1、2所记载那样的特定的碱性化合物,也抑制雾化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但那样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并没有被提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即使不混配特定的特别的添加剂,也抑制雾化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特定的强度峰为一定值以下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为抑制雾化的发泡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1]一种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其是将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交联并发泡而成的,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得的上述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的提取离子色谱值在10~15分钟的强度峰为200,000以下。
[2]根据[1]所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其密度为0.02~0.2g/cm3。
[3]根据[1]或[2]所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其是厚度为2~4mm的片材。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上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树脂中,50质量%以上为聚丙烯系树脂。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上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偶氮二甲酰胺。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其为片材,且上述强度峰/片材的厚度(mm)为65,000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雾化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2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