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蓄电池用隔离件和铅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2768.2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和成;伊藤悦子;加藤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50/446 | 分类号: | H01M50/446;H01M50/463;H01M10/08;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李书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隔离 | ||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用隔离件和使用该隔离件的铅蓄电池,所述铅蓄电池用隔离件含有聚烯烃和二氧化硅,Na含量为1000μg/cm3以下,优选Na含量为500μg/cm3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用隔离件和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除了车载用途、产业用途以外,还以各种用途使用。铅蓄电池含有负极板、正极板、介于负极板和正极板之间的隔离件、以及电解液。
一般来说,铅蓄电池用隔离件通过将聚烯烃树脂和无机粒子挤出成型来制造(专利文献1)。近年来,随着怠速停止车辆的普及,对铅蓄电池要求高充电接受性。从提高充电接受性的观点考虑,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内容:在20℃下的比重为1.285且加温到70℃±2℃的稀硫酸中浸渍1小时的时候,从隔离件溶出到稀硫酸中的钠量相对于每1g隔离件减少到3000μg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6874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认为隔离件的物性给由铅枝状晶体所致的渗透短路的发生概率造成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以往的隔离件进行更详细的分析时,表明即便如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那样使钠充分溶出到稀硫酸中后,也仍然含有很多钠。调查这样的残留钠对渗透短路的发生概率等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现了明确的相关性。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其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铅蓄电池用隔离件,其含有聚烯烃和二氧化硅,Na含量为1000μg/cm3以下。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的铅蓄电池用隔离件,能够减少由铅枝状晶体所致的渗透短路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状隔离件的外观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Log微分细孔容积分布的图。
图4是示出以往的隔离件的Log微分细孔容积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用隔离件为含有聚烯烃和二氧化硅的片状的微多孔膜。二氧化硅为颗粒状,分散于具有耐酸性的聚烯烃的基质中。
隔离件中含有的Na含量为1000μg/cm3以下。即,隔离件的每1cm3表观体积的Na含量被限制为1000μg以下。隔离件中通常含有造孔剂。隔离件中含有的造孔剂量虽然可以在电池内缓慢减少,但隔离件的表观体积几乎不变。因此,可以忽略隔离件中的造孔剂量的变化对隔离件的每1cm3表观体积的Na含量造成的影响。
认为隔离件中含有的Na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硅。如果Na含量超过1000μg/cm3而存在,则在过放电时Na离子容易溶出。存在二氧化硅在中性至碱性的区域溶解的趋势,特别是在碱性区域容易溶解。其中,由于隔离件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粒子是微细的,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溶解。铅蓄电池处于过放电状态时,电解液中的硫酸离子(SO42-)减少,有时电解液的pH变为7附近,二氧化硅的溶解开始。为以往的隔离件时,如果二氧化硅溶解,则键合于二氧化硅的Na离子溶出,因溶出的Na离子而生成OH离子,因此隔离件附近的pH局部上升而变为碱性。推测因碱性电解液导致自隔离件的二氧化硅溶出被进一步促进,隔离件的结构逐渐劣化,渗透短路的发生概率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2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