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及叠层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3081.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2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梨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04 | 分类号: | C08J9/04;B32B5/18;B32B27/00;B32B27/32;C09J7/24;C09J7/26;C09J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孙丽梅;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烯烃 树脂 发泡 叠层体 | ||
本发明是一种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是将至少含有聚烯烃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交联发泡而成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其在厚度为0.3mm以上且小于1.0mm的情况下全光线透射率为45%以上,并且在厚度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的情况下全光线透射率为30%以上。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光透射性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聚烯烃系树脂交联发泡而成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以及叠层体。
背景技术
使用了聚烯烃系树脂的发泡体由于柔软性、缓冲性、密封性和绝热性优异,因此在各种工业领域中被使用。可举出例如,将上述发泡体与粘着层进行了叠层的粘着带,用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等搭载了触摸面板的设备。在这样的用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发泡体的柔软性而对设备内部的微小凹凸容易地密合。此外,也可以利用发泡体的柔软性和密合性而保护设备内部的部件不受冲击、水等外界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上述发泡体由于内部具有大量气泡,因此由于气泡内的空气与构成发泡体的树脂的光的折射率之差而难以将发泡体透明化。因此,以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作为基材的粘着带与使用了赛璐酚带等透明基材的粘着带不同,难以隔着带确认贴合位置,使电子设备等的制造效率降低了。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发泡体,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有独立气泡结构,全光线透射率为15%以上,将长度方向(MD)、宽度方向(TD)的收缩率、长度方向(MD)的平均气泡直径、厚度、表观密度、和25%压缩硬度调整为特定范围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丙烯酸系树脂发泡体,其特征在于,平均气泡直径为1.2mm以上。在引用文献1和2中主要通过调整平均气泡直径从而使发泡体的光透射率提高。
进一步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绝热发泡体,其特征在于,由具有80%以上的全光线透射率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发泡倍率为5~100倍,平均气泡直径为1~15mm。在该专利文献3中,通过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全光线透射率高的树脂来使发泡体的光透射率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0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03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8-067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即使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调整了平均气泡直径的情况下,如果发泡体的厚度超过0.3mm则全光线透射率也小于20%,因此具有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也有时如专利文献2和3那样通过使用丙烯酸系树脂发泡体来解决光透射性的问题,但丙烯酸系树脂发泡体与如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那样进行了电子射线交联的发泡体相比,具有在机械特性、柔软性等方面差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具有优异的光透射性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此外,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发泡体例如在汽车等车辆内,作为具有使温度、时间、车速等信息通过光进行显示等功能的光显示构件而使用的情况下,从兼有高的光透射性、与柔软的触感的观点考虑,具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本发明的其它课题是以提供作为光显示构件而适合使用,具有高的光透射性,并且具有柔软的触感的叠层体作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适当调整发泡倍率、树脂成分、混配于树脂的混配物,可获得光透射性高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以以下[1]~[24]作为主旨。
[1]一种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是将含有聚烯烃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交联发泡而成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3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