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3380.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章弘;奥田宽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H01M10/0525;H01M10/0568;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 ||
本发明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用粘接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且含有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接的绝缘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性微粒的包覆量为20~70%。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制造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具备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具备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作储藏电力用大型固定电源、电动汽车用等的电源,近年来,有关电池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研究不断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具备:两个电极,其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形成有电极活性物质层;以及配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隔板。隔板起到防止两个电极间出现短路现象以及保持电解液的作用。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中,由于反应电位低,能够获得高能量的电池、以及价格低等,广泛使用碳类材料。已知在含有碳类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生成有称为SEI(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的膜。SEI虽然具有抑制活性物质发生劣化等优点,但已知当形成SEI需要多次充放电时等,其能够降低循环特性。此外,已知通过反复进行的充放电会引起SEI的破坏和重构等,这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等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72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状态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紧密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哪种表面状态更利于改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尚未具有充分的知识,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制造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具备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结果,发现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完成了本发明,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用粘接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且含有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接剂的绝缘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性微粒的包覆量为20~70%。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为以下[1]~[8]。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用粘接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设置在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且含有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接剂的绝缘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的所述绝缘性微粒的包覆量为20~70%。
[2]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3μm。
[3]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绝缘层用粘接剂的含量相对于绝缘层的总量为10~50体积%。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10~25μm。
[5]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其是[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用粘接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涂覆含有绝缘性微粒、绝缘层用粘接剂、以及绝缘层用有机溶剂的绝缘层用组合物而形成绝缘层的工序,所述绝缘层用组合物在25℃下的粘度为700~3000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3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